儿在外十年有余,想二老均已年迈,不胜悲戚。听说因人地关系,家里已移居漆口刘家山了,4儿不知其中原因甚为挂念,您来信中说最近三年年成大减,儿很着急,现在只有三弟、四弟在家,希望他们好好照顾大人。大哥现在什么地方?是否与家里通过信?请来信告知。
儿现在为国效力,服从命令,尽职尽责乃军人之本。中国人民要得解放,争取最后胜利,必须抗战到底,这就是我们现实的革命任务。我们“今年打败德寇,明年打败日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儿现在身体安好,虽在战斗中已负伤五次,但基本痊愈,请大人放心。
儿在外十年,没有余资。因为八路军是为国为民的军队,我虽任营长,可是每月经费只有四元,还是农票,这也是几年没发了。儿无力帮助家里解决困难,实在惭愧。等抗战胜利了,儿一定想办法...
赵世柱,湖南省慈利县许家坊乡棋里村人,1913年3月出生在一户土家族农民家庭。兄妹5人,排行第二。自幼聪明,家境虽贫寒仍供他读了几年私塾。1927年大哥被抓壮丁,他不得不回家放牛种地。1934年11月家乡建立起红军革命根据地,赵世柱毅然报名参加红军,从此踏上革命的征程。
1935年,他离开湘西,随队长征,同年10月到达陕北,参军不到半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相继升任排长、连长。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之后,他被组织派往太行山区,转战在抗日前线。抗战八年,他身经百战,5次负伤。1940年初即升任营长。
抗战胜利之后,1945年9月从山西昼夜兼程,赶赴东北。1946年4月任辽西一分区25团副团长,是年7月调任辽吉一分区13团副团长。转战在法库、康平一带,率领部队配合地方政权开展工作,剿匪除霸,扩建武装。参加并指挥了法南重镇大孤家子战斗,战后,13团团部驻法库以北火石岗子一带,他奉命率一个连坚守在法南地区。
1946年8月,由于国民党军队占领辽吉一地地委驻地康平,一分区机关向西转移,辽北地区形势急转直下,赵世柱率领的13团一个连与一分区沉北支队一部及铁岭、法库等县地方干部被敌人包围于法南一个狭长地带,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战斗。可是,时近9月,形势日趋恶化,处境更加艰难,四面被围,孤立无援,敌人一旦进攻,凭借法南弹丸之地,依靠现有武装,既无力量反击,也无回旋余地。9月中旬,赵世柱参加了在大桑林子村召开的党政军联席会议,他在会上陈诉了关于保存实力,保护地方干部,向东转移,见机行事的意见,大家均表赞同。会议决定,东渡辽河,撤到辽东地区,赵世柱主动接受了率一个连掩护地方干部的任务。临行前几天,他作了认真周密的准备,设法通知分散在各区村的地方干部,并对难以东撤人员进行妥善安排,还组织战士紧急征购粮草、布匹。
9月18日,赵世柱主持一次简短的会议,向地方干部和全连战士讲解有关注意事项,要求大家遵守纪律、服从指挥,不要掉队或离队。9月19日夜,东撤队伍渡过辽河,以迅速动作跨越中长铁路巧妙地甩掉国民党巡逻队的围追堵截,开始了艰苦的“小长征”。此后,赵世柱率领干部战士昼伏夜行,露宿风餐,经西丰、通化,一路跋山涉水。于11月初到达临江。天气越来越冷,路途更加艰难。
为了翻越长白山,队伍在临江进行几天休整。赵世柱作了反复动员,并给大家讲他长征时的经历。之后,他带领队伍在终年积雪的长白山区连续长途行军,穿过了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凭着一种刚强意志,顶风冒雪忍饥抗寒,摸爬滚打。在宿营地,许多人冻得连鞋都脱不下来,赵世柱让大家挤在一起用被子、布匹裹住身体取暖,鼓励战友们战胜困难,坚决回到辽北去。11月末,经过千辛万苦,他们终于翻过长白山,而后由图们到达辽吉一地委、一分区驻地奈曼。赵世柱率领的这只队伍,途径东北五省区,行程八千里,终于回到了地位和分区,与13团会合了。他们的这次行动受到省委、地委及分区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1947年1、2月间,赵世柱参加并参与指挥了13团在大郑铁路以西地区的剿匪战斗。当时,蒙骑叛匪异常猖獗,对辽吉一分区东进收复失地构成相当威胁,在榆树、甘旗卡、八仙筒、白音他拉等剿匪战斗中,赵世柱率领13团一部,配合团主力剿灭了多股土匪,缴获了一匹武器,打的土匪望风而逃。
1947年2、3月间,东北战场发生了有利于东北民主联军的重大变化,一分区抓住战机,组织东进支队,收复失地。同年3月初,赵世柱所在的13团作为一分区东进支队主力,越过大郑铁路,向辽北的康平、法库地区挺进,并于同年13日抵达康平敖力营子村。次日拂晓,国民党东北剿总特务团一个加强营突然向东进支队驻地进攻。13团全力反击,绕道敌左侧,硬打强攻,使敌溃不成军。东进支队打了一个漂亮的反袭战,首战告捷,赵世柱功不可没。
敖力营子战斗之后,赵世柱还参加了1947年4月8日,5月17日两次收复康平的战斗和5月26日午夜收复法库的战斗。他参与指挥,出谋划策,率部出战,勇猛冲杀,能打硬仗,表现出一个优秀指挥员的品格和革命军人的气概,1947年6月,赵世柱升任一分区骑兵15团团长。
时值东北民主联军展开夏季攻势,敌我双方在沉北外围地区争夺日趋激烈。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决定派遣骑兵第一军进攻辽北的康平、法库一带。6月中旬,敌骑兵一军以快速动作渡过辽河,进抵法库南部大孤家子、三面船地区,并伺机向北推进。赵世柱率骑兵15团与其他团队一起由康平西部南进迎敌,在大孤家子将敌击溃,并乘胜追击,连续作战,在东至铁岭、南临辽河、西接彰武的辽北平原咬住残敌,穷追不舍,终将敌人赶回辽河以南一线。战斗中,赵世柱曾率领骑兵15团三路突袭敌骑兵驻地,重创敌人,大获全胜。
1947年7月,赵世柱调任辽吉一分区25团团长。是年8月,赵世柱奉命率领25团一个营协助昌图县大队攻打金家屯据点。8月17日夜,队伍从“小河套”出发,渡过新开河,向金家屯急进。夜间行军,向导带错了路,当队伍赶到金家屯时,已近天明,赵世柱当机立断决定马上投入站斗,变围攻为强攻。
占据金家屯的是蒙奸包善一部一个连,分驻于屯内上下两个烧锅。赵世柱指挥战士们首先突进下烧锅,活捉守敌哨兵,全俘院内睡梦中的敌人,天亮后,上烧锅敌人,负隅顽抗,凭借工事居高临下固守。赵世柱指挥部队强行进攻,依屋夺巷,迂回奔突,但因上烧锅地势较高,易守难攻敌人火力密集,我兵力难以展开,并出现了伤亡。赵世柱怀着满腔怒火,一跃而起,一马当先向前冲杀,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待警卫员哭着把他背下来时,他已经牺牲了。时间是1947年8月18日早晨。34岁的赵世柱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辽北人民把赵团长视为辽北英雄,在康平县烈士陵园一个显着位置,为他立一座墓碑,上书“世柱同志千古——杀敌殉党攻垂不朽”、“驰骋戎马间,顽敌胆战寒,碧血垂青史,万祀共瞻仰”。
一个又一个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他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崇高和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