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重磅发布,带来了体重管理、治疗路径、血压管理等方面的新建议~
新版指南提高了“减重”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地位,认为“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并重点介绍了降低体重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益处和体重管理的方法。
指南汇总的最新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体重降低可以从改善血糖,缓解糖尿病到改善长期心血管结局和死亡率。
体重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通常会有更大获益,包括2型糖尿病缓解、改善长期心血管结局和死亡率。
建议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营养、身体活动和行为疗法等生活干预方式来降低至少5%的体重,且坚持时间不少于1年,期间需配合体重持续监测。
指南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时应同时考虑药物对体重的影响,对于需降低体重的患者,应使用具有降糖及减重双重效果的药物。可喜的是,本次指南带来了新药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对应药物为Tirzepatide,该药除了能降糖外,还具有降低体重的双重作用。
注意,指南特意强调,尽管有广泛的营销和夸大说法,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各种营养补充剂对控制肥胖或减轻体重有效,所以不要再相信各种减肥茶、瘦身汤了,都不如管住嘴迈开腿来的有效!
指南调整了糖尿病患者治疗路径,推荐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或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能够降低心肾事件风险的药物。而对于未合并这些心血管疾病或风险因素的患者,则应选用降糖作用较好的药物。
指南对更新了高血压的定义:血压≥130/80mmHg即为高血压,此定义与2017年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对高血压的定义一致,同时将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治疗目标改为<130/80mmHg,建议对高血压患者优先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治疗目标时再考虑对血压≥130/80mmHg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最新版的2018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还是血压≥140/90mmHg,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降压目标和启动药物治疗的节点跟本次美国指南建议是一致的。
新指南推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心脏代谢健康,一天24小时的行为都会对心脏健康造成影响,即使是睡眠。指南同时也提供了“24小时”行为建议,可以直接参照执行。
每天增加500步,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每天5-6分钟快走相当于延长预期寿命4年。
建议每天睡眠时长6-8小时,时间过长或过短对糖化血红蛋白都有负面影响。相对于晚睡晚起的夜猫子作息,早睡早起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2023版ADA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以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的进行性丢失和胰岛素敏感性缺陷为特征。由于通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可以多年“未确诊”,建议所有年龄≥35岁伴有危险因素的成年人进行糖尿病筛查。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建议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复查,出现疑似症状或新增危险因素(如体重增加)时应尽早进行。
对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群体,若伴有一种或多种糖尿病危险因素,应考虑在青春期开始或10岁后进行2型糖尿病的筛查。
新版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路径图”有了明显调整,建议基于患者个体特征和合并症个性化制定治疗策略: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成年患者,治疗方案应包括降低心肾风险的药物。
➤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降糖治疗方案应考虑支持体重管理目标的策略。
➤如果有持续分解代谢(体重减轻)的证据、如果有高血糖症状或当HbA1c 10%或血糖≥16.7 mmol/L,应考虑早期应用胰岛素。
➤对于已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伴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合并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将SGLT-2i和/或GLP-1RA作为降血糖和全面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一部分,这一决定可独立于HbA1c目标并考虑个人特异性因素。
指南特别指出,应优先考虑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新冠疫苗作为预防措施。而对于新冠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明确迹象表明需要改变降糖方案,维持原降糖治疗即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