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毛主席的大舅子,自1927年加入共产党是毫无争议的井冈山第一人。说到井冈山第一,贺敏学一生中有三个第一:
既然是老党员,又有如此功绩,贺敏学为什么在授衔仪式上没有任何的表彰呢?原来早在三年前贺敏学就被一纸调令调离了军队,所以中央才把他从授衔名单中排除。他的部下对此十分不解,所以才有了授衔仪式上的这一幕。那贺敏学功绩到底如何,是否够得上一个将帅标准呢,您来给评判一下!
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李大钊与陈独秀等人联合创建,贺敏学在六年后加入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所以贺敏学拥有着22年的党龄,是一名彻彻底底的老党员。
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掀翻了国共合作的谈判桌开始大肆屠戮共产党人,贺敏学与80多名革命群众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逮捕。坐牢后,贺敏学积极组织群众坚持狱中斗争,因为他知道如果束手就擒无异于自杀,蒋介石不会放过他们的。
在贺敏学被捕期间,侥幸脱逃的共产党人组织农民发动暴动。1927年7月18日,国共合作破灭后的第一场武装暴动开始了。或许很多人会觉得第一场暴动是南昌起义,是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只能说南昌起义是范围较大,影响较深的运动,而永新起义只是一场单纯的武装起义,没有任何影响。
王新亚率领四县农军向永新城发起猖狂的进攻,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成功救出被捕党员并给予国民党当头一棒,仿佛在告诉他们共产党人的血不白流。
后来,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一书中对永新暴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暴动队始于永新。”永新暴动是我党独立自主领导的最早的武装暴动之一,它为日后井冈山斗争提供了经验和有益借鉴。
永新暴动之后马上迎来了国民党的反扑,四县农军不敌,贺敏学、贺子珍等带领永新农军1000多人进入山区,坚持革命斗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前期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改编后登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上山是经过贺敏学兄妹从中斡旋,袁文才这才同意与毛主席队伍合并共占井冈山。所以贺敏学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在根据地的生活,贺敏学努力学习军事并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党委书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1928年2月,贺敏学转职为永新县赤卫大队大队长。在龙源口战斗中他率领的三十二团一部身先士卒吃掉对方前线指挥所,造成敌军全线崩溃,取得了第一次反“会剿”的胜利。
1929年1月,贺敏学随红四军主力下山转战在赣西南并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贺敏学奉命留在赣南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1937年,贺敏学奉命前往安徽担任华东军政学校校长、新四军军部科长,苏浙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等职。
1946年6月贺敏学投身于解放战争,并参与渡江战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且国民党在长江沿岸1800余公里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可想而知其中难度。
此时贺敏学身为三野二十七军副军长,对于渡江作战他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派一支精悍的小分队先去探查情况,然后大部队过江之时也能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
遗憾的是此条建议被中央驳回,理由是危险性太大。如果人数带的太多容易暴露目标,人数太少起不了作用,而且很容易全军覆没。不过贺敏学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坚持自己的想法据理力争,最后是中央答应先派出一支小分队探探虚实。
贺敏学在接下来的几天连续派出多支小分队,惊喜随之而来。据回来的侦查员汇报:虽然有的在江中迷失方向但上岸率达到八成,而且还抓回来几十名“舌头”知道了驻江的边防情况。
有了如此进展,中央果断同意了先遣队的建议,从二十七军抽调人手率先过江。贺敏学得到命令后果断研究渡江计划,当晚七点,七十九师,八十师,八十一师趁着夜色便开始了渡江行动。
先遣部队渡江后迅速占领地形,传回情报并帮助后续部队完成渡江。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对长江南岸发动总攻,在先遣队的帮助下部队势如破竹一举击溃43万国军完成壮举。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上海,江苏等地被解放。1951年2月,华东防司在贺敏学率领下,奉令由南京迁驻上海,与上海防司合并为“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兼上海防空司令部”,由贺敏学任司令员。
按照这个职位来说,贺敏学肯定身居将帅评级之列,可1952年中央发来调令将贺敏学调出军队任华东建筑工程副部长。为部队戎马22年,贺敏学早就习惯了金戈铁马,突然调任工程部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可当他听到有人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80分,可在经济上恐怕只有0分”这句话的时候,他再无任何怨言,专心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
没有建筑知识,他就每天呆在图书馆恶补,面对国家下发的任务毫无怨言埋头苦干。为了重建上海他徒步走遍每一个角落,只为了进行最合理的规划。终于在贺敏学的指挥下,上海工程部花费近一年时间建造60万平方米住房,解决了25000多名工人的住宿问题。
解决完上海的建设,贺敏学再次被调到大西北组建西安工程管理总局。正因如此,贺敏学的老部下才会在授衔仪式上为他打抱不平。不过贺敏学却从无怨言,在他看来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任何职位都无所谓。
后来贺敏学花费四个月的时间终于成功组建“西安工程管理总局”,贺敏学任局长。不久贺敏学又在中央的指示下转战福州,厦门,等地继续为祖国发光发热。
1987年,83岁的贺敏学患上了癌症,两个月后便离开了人世,根本不给大家反映的机会。在他额追悼会上,新四军老战士、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着名书画大师赖少其挽联称:“论英雄数公为上,为革命至死方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