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也就是一八七零年刚刚当上两江总督不足两年的马新怡在刚刚参加完一场阅兵大典,在回总督衙门的这条大街上,突然一个叫张文祥的平民大喊着冤枉,然后快速冲到总督身边,抽出一把匕首刺中这位总督大人。
这件事奇怪就奇怪在。这位总督不知道是命不好还是人缘不好,众多的护卫随从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保护。
张文祥这个人坐过海盗,曾经被马新怡镇压过,后来又在干非法的小买卖。总督衙门明令禁止这个行为挡了张文祥的财路。
愤怒的张文祥就这么报复了马总督。背后也无人指使,全是张文祥一个人所作所为,最后也是这么结案并上报慈禧太后。
所以这位老佛爷压根不相信这个结果,又派了一位铁面无私的刑部尚书,郑敦锦继续查,顺带让继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配合郑敦谨。
本来两江总督就是曾国藩在干,后来被调任天津任职总督,这次又回来干老本行,重新梳理两江总督衙门。而这位郑青天来到江宁,开始积极查案,到处寻找线索,但结果却是没有丝毫进展。
毕竟从案情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大半年,该消失的证据恐怕已经彻底消失,不过在这过程中,还是打听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传闻。
比如当年太平军起义时,马新贻被张汶祥俘虏。不过当时太平军已经在走下坡路,张汶祥为了洗白身份,故意结交马心怡,并且拉上同伙曹二虎。
后来他们三人结拜为兄弟。再后来,马心怡官复原职,竟然看上了曹二虎的老婆,并设计杀害了曹二虎。张文祥为了给兄弟报仇,这才当街刺杀马新贻。
这只是民间传闻,郑大人本来也不想理会,但是转过头一想,不对。马欣怡本来是一位有着清廉干才的好名声,要不然慈禧也不会把他派到两江这么一个富饶并且复杂的关键位置。
可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马心怡却成了无能不义。贪淫好色的小人,那么到底是谁在污蔑马心怡,郑敦谨又想到两江这个地方,可是湘军的天下。
这位郑大人重新检查张文祥的案卷以及口供,又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反而验证了他的想法。当时张文祥刺杀马新贻后,不仅没有反抗,乖乖束手就擒,而且高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那么问题来了,张万祥到底是谁养的兵,在两江这个地方又能是谁养的兵?后来郑敦谨听马心怡的儿子说过,马心怡刚被宣布为两江总督,之后就不像旁人那样的兴高采烈。
两江一直是清朝最有钱的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当总督,就一意味着升官发财。但是马心怡接到命令后,行为却非常反常,好像知道自己此行凶多吉少,并且告诉自己的儿子,如果自己出了事,不要声张,不要告御状,夹起尾巴,低调做人。
通过这几件事,郑敦谨发现真相似乎越来越近,但是郑敦谨敢这么报给慈禧吗?他不敢,一来,没有证据。二来这件事还牵扯到朝政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为当时太平天国刚刚被扑灭,南方的地方官位大部分都被平叛有功的汉族军事将领占据,尤其是江南这个地方,更是成了湘军的势力范围。上下勾结,自成一派,自然容不得外人插手。
但是对于满清政府而言,国家多年战乱,国库早就耗光,好不容易平息叛乱,国家财政急需江南这个财税大户赶紧出去,慈禧更是不会愿意江南这个钱袋被别人掌控。
尤其是听说太平天国积累了十几年的财富,都在太平天国的天津城里。想来慈禧太后的眼睛都冒着绿光,对这笔财富是急不可待。
不过,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两联手浇灭了慈禧这股炙热的心思,直接告诉慈禧太后没有发现太平天国的宝藏。这两人把慈禧当傻子糊弄。
只不过慈禧为了快速稳定局势,当时忍了这口气,没两年就名声暗降,把曾国藩调到天津当总督,把马心怡这个四不靠的汉臣强行安插在两江这个地方。
马心怡不是出自于江南的湘军淮军体系更不是出自满清八旗贵族,他只是一个投笔从戎的山东进士。这样的身份,孤身闯入骄兵悍将的江南官场下场可想而知。
不过最后明白真相的郑敦锦一筹莫展,既没法定案,更没法上报,毕竟知道谁是主谋,管什么用,谁敢把这样的主谋定案,就是慈禧太后也不敢事情闹大了,朝廷也收不了场。
最后还是会拿审案官的脑袋去顶这个黑锅。就算个人性命是小事,可是这些江南武装闹起乱子,谁能来收场?
郑敦谨顺理成章地把一审的结果重新整理汇报上去,最终朝廷认可了这次稀里糊涂的结案。最终一八七一年四月四日,张文祥被剖腹挖心,当场祭奠马心怡。
虽然曾国藩维护了曾氏家族的声望,保存了湘军集团的利益,但是从此以后,湘军进入全面被裁撤的境地。
许多湘军大佬赋闲养老,湘军实力大幅削弱,后来围剿捻军时,湘军一败涂地,彻底没落,难道是朝廷赢了吗?也没有。
说到底,朝廷和地方各怀鬼胎都在通过阴谋诡计的方式争夺利益,互相消耗,导致在后期西方列强争相入侵中国,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竟没有有效的海防力量来阻挡西方列国。
清朝末年的中国太过贫困,即使上下一心,都未必能抵抗住西方的入侵。更何况这样互相猜忌,不能同心同力一致对外
这段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最苦难最屈辱的一段时期。这一年离清朝灭亡还有四十年。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再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