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于2月13日,东莞长安镇上角社区,网传视频显示,一家工厂门口,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的男子,疑似正在持刀伤人,有人受伤倒地。另有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女子拿起身旁的桌椅,与伤人男子搏斗。
而另一段视频则显示,在同一地点,3名男子倒在血泊中,上述白衣女子蹲在一旁。此后,伤人男子被身穿警服的工作人员制服。
新闻说是“制服”,但视频显示,该伤人男子行凶后站在原地举起双手,看到警察来后,主动转身,把双手让出来等待被铐。显然,他早已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承受什么后果。
“个人积怨”的杀人动机,就像是男人杀女人案件中警察出现的“感情纠纷”,永远是那么暧昧,那么含糊。用词的不确定,滋生了很多本不必出现的猜测。有说被杀者是中介的,有说是主管刁难的。
有理性的网友呼吁,让子弹飞一会,事发地上角社区也称“到时候官方会有回复”。然而,四天过去了,期待中进一步的说明还没有来,毕竟这又不是全民瞩目的大案,没有那么持久的关注度。
“东莞那个命案,原因是承诺的19元/小时的工资,缩水到9元;原本4000元的工资,却被克扣3600元。多次讨要未果后,殷某某才向主管下狠手。契约的缺失,那些有了点小权势的人,随意欺负所谓的弱小者,把兔子逼急了,被反噬。契约、法制是保障个人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这些,会促使一些人走极端,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没有安全感。”
我无法确认这些猜想的真实性,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更重要的是,官方的沉默,让我们只能被迫接受网上的各种传言,这是很危险的。
不用共情杀人犯,但同样不应该含糊了事。“个人积怨”说服不了大众,也掩盖了真实的问题。杀人者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最后却又束手就擒,他似乎是在向这个社会做出绝望的表达。
官方通报和媒体报道应该正视这种表达,不应该故意漠视,因为那里面可能藏着血泪,藏着被压抑的普遍情绪,藏着这个社会的真问题。
对问题的回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杀人案的背后,可能就是被压抑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得不到宣泄,只会滋生更多的戾气,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