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莘莘学子重返校园,诈骗分子也盯上孩子们的“压岁钱”。本期热点新闻,小编为大家开设“反诈云讲堂”,深入剖析涉及在校师生、学生家长的
开学了,班级群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时便有诈骗分子将头像和昵称更换成在校老师来加入班级群,仿冒老师发布收取学费、班费等费用的通知,诱使家长扫码付款或向指定帐户转账。
针对家长群诈骗,作为老师要履行责任,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身份,避免诈骗分子浑水摸鱼加入到班级群;作为家长和学生要相互沟通,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学校联系。此外,提醒您,学校一般不会在班级群内收取费用。
通过侦办的案件,警方发现,有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兼职的方式赚取一些零用钱。诈骗分子利用学生们急于找兼职的心理,通过微信群、QQ群、兼职网站等渠道发布“兼职刷单”的广告,以“高额收入,操作简单”为诱饵,诱使受害人缴纳一定数额的刷单保证金。
开学季,许多外省学生纷纷返校,机票的需求量上升。诈骗分子借此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以航班延误、航班取消等为由实施机票退改签诈骗。
在接到类似航空公司电话、短信时要第一时间通过正规途径与航空公司进行沟通,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中附带的链接,更不要通过任何方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针对校园贷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向陌生账户转账;同时,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保管好个人信息,如遇诈骗要留存有关凭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
开学季,诈骗分子会冒充老师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谎称孩子刚到学校,出现了身体不适或交通事故等情况,需要住院并支付医疗费用,引诱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货币。前段时间,多地开始试行数字货币并发放体验金,但同时却又诈骗分子借此实施诈骗。这里为大家梳理了两类数字人民币相关的诈骗手法,帮助大家严防此类诈骗。
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发送 “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预约登记发放体验金”的短信,诱使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填写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卡内余额等个人信息,如果受害人卡内余额较少,网站便会提示“银行卡内需要有1万元余额才能体验数字人民币”,诱骗受害人将更多的钱财存入卡内,从而转走卡内钱财,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借数字人民币名义开展炒股、理财、推广等活动,引诱受害人在虚假的理财APP进行投资,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数字人民币处于试点阶段,除数字人民币官方活动的通知外,不要下载安装其它来源的“数字人民币APP”。
数字人民币不会在数字人民币APP及银行APP之外要求您提供注册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认证信息。
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无论何时何地,提到用数字人民币获利、返现或要求您参与“数字人民币交易所”交易均为诈骗。
警惕钓鱼信息,不要访问或回复带有钓鱼网站的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避免感染病毒或泄漏个人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