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首家门店于2010年在浙江开业,而后逐步拓店到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定位中端现制茶饮赛道,主打果茶、奶茶、咖啡三类饮品,价格带在10-18元左右,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及设备、加盟管理服务费。截至2023年底,古茗门店总数9001家,其中直营门店仅6家;2023年古茗门店总GMV达192亿元,同比增长37%。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3年GMV/截至2023年底门店数量,古茗均为中国最大的现制茶饮品牌,亦为全价格带下中国第二大现制茶饮品牌。
中端现制茶饮店规模在茶饮店赛道占比最高、增速最快,低线城市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灼识咨询数据,预计2023年中端茶饮店GMV达1093亿元,占现制茶饮店市场总GMV的51.6%,预计中端现制茶饮店GMV2022-2027年复合增速23.1%、领先现制茶饮店总GMV的复合增速21.9%。此外,预计二线及以下城市中端现制茶饮店GMV占中端现制茶饮店总GMV比例由2023年的61%,可提升至2027年的65.4%,2022-2027年二线以下城市中端现制茶饮店GMV复合增速25.2%,高于所有城市平均水平的23.1%。
门店数量及单店GMV齐升驱动增长,深耕下沉市场、布店策略为地域加密。1)快速拓店:2021/2022/2023年底公司门店数分别为5694/6669/9001家,净开门店数量分别为1603/975/2332家;2)同店GMV持续增长:2021/2022/2023年同店GMV增速分别为12%/2.8%/9%,主要系销量增长驱动,杯单价相对稳定、略有下滑;3)深耕下沉市场,地域加密战略:古茗二线成,其中浙江、福建、广东门店率先达到一定规模。
供应链管理及产品研发能力构筑护城河。1)高效的一体化供应链:鲜果采购环节因规模效应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加工环节技术先进损耗率较低,冷链物流保障高质短保食材稳定供应;2)快速推新的背后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公司产品研发团队110人以上,推新速度领先同行。
1)初始发展(2010-2017):2010年,古茗创始人王云安在浙江省大溪镇开办了第一家古茗门店。由于当地供应链基础设施尚处于发展阶段,采用新鲜水果及其他优质食材制作的现制茶饮产品有限,坚持使用高品质新鲜食材的古茗迅速崛起。此后多年,古茗持续深耕下沉市场,积累了对消费者和市场的深刻洞见,为后期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
2)主要省份快速加密(2018-2020):2018年,古茗科技成立,公司拥有了主要经营实体。此后公司采用地域加密布店策略逐步扩张门店网络,扩张初期主要在浙江、福建和江西加密布店。公司将在单一省份门店超过500家视为该地区具备凸显规模效应的基础,称之为“关键规模”。截至2020年,公司在浙江、福建及江西三省均已达到关键规模,规模效应优势推动公司门店总数攀升,同年门店总数已超过4000家。公司还积极开拓线年推出自研小程序,年内即累积多达1300万名注册会员。
3)地域范围加速扩张(2021至今):2021年以来,凭借在已具有关键规模的省份所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公司加速进入邻近省份。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已在八个超过关键规模的省份实现了超过25%的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份额,其中在最早达成关键规模的浙江、福建和江西三省,公司于同期在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份额达到45%以上,在全价格带现制茶饮店品牌中的市场份额达到行业第一。到2023年底,公司已在全国15个省份建立布局并将持续增加门店网络密度。公司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构建行业领先的冷链物流能力,截至2023年已在全国运营超过20个仓库,自有冷链货运车队多达300辆,成为公司重要竞争优势。目前,仍有19个省份尚未布局古茗门店,预期公司未来仍有广阔增长空间。
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第一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一致。公司创始人王云安先生持股43.21%,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此外,公司主要股东王云安、戚先生、阮先生及潘女士(及其他相关公司)于2020年6月达成一致行动协议,各订约方合计持有79.5%股份,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助提高决策效率,减少内部协调成本。协议明确规定若无法达成共识则根据王云安决定行事,充分保障了创始人实际控制人地位,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核心管理团队拥有资深从业经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王云安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多年以来,王云安带领古茗从浙江省大溪镇走向全国,对现制饮品行业变化及机遇积累了深刻洞见。执行董事兼总裁戚侠先生自古茗品牌起步阶段即加入公司,充分熟悉公司业务,对品牌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首席运营官李继锋、首席财务官孟海陵及首席技术官强宇在加入集团前均拥有多段相关从业经历。
门店网络扩张及GMV不断上升驱动公司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以来,公司持续扩张门店数量,全国门店总数由2021年底5694家上升至2023年Q3 8578家,迭加公司GMV总额增加及门店设备升级,带来对公司商品及设备需求的上升,同时新开门店也增加了公司加盟管理服务收入,驱动公司总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2023年Q1-3公司分别实现总收入56/56亿元,同比增速27%/34%。
疫情冲击迭加债务公允价值大幅亏损公司业绩一度承压,2023年以来大幅回弹。由于公司前期融资积累了较大规模债务,债务估值变动导致公司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2021年/2022年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分别大幅亏损7.28/3.90亿元,加之受疫情冲击,当期公司净利润承压,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经调整净利润7.7/7.9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2023年以来公司公允价值亏损额大幅下降,加之疫情影响减弱公司业绩反弹,Q1-3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3%。
加盟门店数量快速增长为公司收入增长核心驱动。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商品及设备销售以及向加盟商提供服务,其中前者占收入比重约为80%,后者约为20%。得益于近年来门店网络快速上升及GMV总额增加,公司商品设备销售收入增长稳定。随着公司以加盟形式快速拓店,公司加盟管理服务收入不断上升,2023年Q1-3高达10.8亿元,较2021年有显着提升。
疫情缓解整体毛利率回升,公允价值亏损缩窄净利率明显改善。2021-2022年受疫情及扩张战略影响,公司两大主要业务毛利率均有小幅下降,致使整体毛利率承压,较低的毛利率迭加大幅公允价值亏损,公司经调整利润率较低。2023年以来随着规模效应凸显及疫情缓解商品设备销售毛利率大幅回升拉动整体毛利率提高,2023年Q1-3实现毛利率31%,同比上升3pct,同期公司公允价值亏损大幅缩窄,经调整利润率回升至19%,同比上升5pct。
扩张战略下公司各项开支持续增加,营收表现欠佳时费用率较高。2021-2022年公司租赁仓库及行政相关资产折旧摊销、仓储运输开支增加,同时公司提高了员工整体薪酬水平,并采购更多服务器提高技术效能,各项开支大幅增加,而同期公司营收增速不及开支,因此各项费用率走高。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营销推广力度,销售及分销开支虽上升但受益于营收高增速费用率明显改善,2023Q1-3已回落至4.3%。同期公司再度大幅调高行政及研发人员薪酬,行政及研发费用率分别达3.2%/2.3%,同比上升0.1/0.4pct。
推进工厂建设资本开支小幅增加,账面货币资金较为充裕。公司资本开支主要来自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购买其他无形资产及购买使用权资产。2022年以来,由于公司正在推进浙江诸暨加工工厂建设,资本开支小幅增加,预计工厂建设将于2024年完成。2022年以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包括在手现金及银行存款)快速扩充,已由2021年底1.52亿元上升至2023Q3 20.46亿元,预计未来货币资金充裕,足以支撑公司长期运营。
存货周转效率提升,现金循环周期缩短。2022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存货周转天数相较2021年有所增加,随着疫情消退物流更加稳定,2023Q1-3已大幅减少至48天。此外,得益于与供应商订下更佳结算条款,公司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持续增加。存货周转加快迭加应付款项周转天数增加,同时应收款项基本保持稳定,公司现金循环周期显着改善。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裕,扩张战略下投资支出较多。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2021年2.67亿元持续上升至2023年Q3 12.06亿元,为公司现金流主要来源。由于仍在快速扩张阶段,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但规模较小,经营活动现金流足以覆盖投资支出,整体现金流情况较为健康。
根植于悠久茶文化,茶饮为最受欢迎的现制饮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备受喜爱。现制茶饮在传统茶基础上融合新鲜水果等各种原料,兼具传统与创新的口味在中国消费者中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而一直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现制饮品。按照GMV计算,现制茶饮市场是中国现制饮品最大的细分市场,2017-2022年其复合年增长率达19.6%,未来随着现制饮品市场的增长,预计茶饮细分赛道将继续稳步扩大,为各茶饮品牌提供更多成长空间。
市场空间广阔,现制茶饮未来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现制饮品指现场制作、可立即饮用的饮品,包括茶饮、咖啡等多种类别。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者习惯逐渐转变,以及由市场创新及供应链改善带来的产品品质持续升级,中国现制饮品市场蓬勃增长,2017-2022年实现复合年增长率23.1%。从市场前景来看,2022年中国现制饮品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8杯,而美国、英国及日本则分别为322杯、222杯及167杯,相较成熟市场中国现制饮品市场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预计2022-2027年将以19.6%增长率持续扩张。
市场更加注重性价比,大众及平价茶饮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按价格带划分,中国现制茶饮大致可分为高价(平均售价不低于20元)、大众(平均售价10-20元)、平价(平均售价不高于10元)三大细分市场。自疫情以来消费降级趋势日益明显,喜茶、奈雪的茶等高端茶饮陆续降价,随着高端茶饮赛道收缩并逐渐向下渗透,预计未来高价现制茶饮赛道增速将大幅放缓,大众及平价茶饮则将保持稳健增长,驱动大众茶饮占整体现制茶饮市场比重日益提高。
激烈价格战后茶饮逐渐平价化,充分契合下沉市场需求。随着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近年来行业内掀起多轮价格战,原高端赛道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等也纷纷下调价格,现制茶饮已逐渐平价化。更加亲民的价格充分契合下沉市场需求,预计未来二线及以下城市将贡献更多市场增量,如何提高下沉市场影响力成为未来现制茶饮品牌提高市场地位的关键。在诸多茶饮品牌中,古茗在下沉市场渗透率最高,截至2023Q3,其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78.6%,其次为沪上阿姨70%、书亦烧仙草65%。
大众茶饮细分赛道中,古茗为市占率第一。在众多领先现制茶饮品牌中,蜜雪冰城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市占率稳居首位,按2023年前9个月GMV计算其市场份额高达20.0%,远超其他现制茶饮品牌。从门店数量来看,蜜雪冰城以近3万家门店位居第一,其次为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大众现制茶饮品牌,总门店数集中于7000-9000家。
大众赛道群雄逐鹿,高端品牌向下渗透赛道竞争日益激烈。聚焦于大众现制茶饮细分赛道,赛道内品牌众多,头部品牌间差距较小,竞争较为激烈。截至2023年Q3,古茗以16.4%市占率、8578家门店位列第一,茶百道以14.8%市占率紧随其后,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门店总数也均在7000家以上。与此同时,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高价现制茶饮陆续下调价格并开放加盟,其中喜茶客单价已下降至18.33元,奈雪的茶下降至20.90元,从价格带来看已进入或逼近大众赛道,预期未来赛道竞争将更加激烈。
鲜果茶、奶茶为主打,经典产品常青,新品快速迭代。公司专注果茶、奶茶、咖啡三类饮品,2023Q1-3三类产品销量分别占总51%/38%/11%,其中经典产品超A芝士葡萄/古茗奶茶累计销量分别超1.3亿/近3.1亿杯。同时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定期推新保持吸引力,2021年/2022年/2023Q1-3公司分别推出94 /82/107款新品,门店可供选择饮品数量维持在30种左右,满足多元化需求。
产品研发团队实力硬,注重食品科学基础研究。2021年/2022年/2023Q1-3公司研发支出0.65/1.18/1.29亿元,分别占营收1.5%/2.1%/2.3%,公司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均有合作,目前产品研发团队111人,占员工总数5%,其中40余人专注茶叶及萃取工艺研究,约一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团队包括美食家及工程师,前者激发新品灵感并追踪消费者偏好,后者通过量化原料的香气、酸度、甜度等方面数据,搭建了超1000款食材的数据库,以此设计科学产品配方。
产品性价比高,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大众现制茶饮品牌龙头。公司专注大众市场,产品价格集中在10-18元区间。2019年/2022年/2023年公司售出2.8/8.5/12亿杯饮品,2019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62.4%;2023年公司门店GMV为192亿元,同比增加37.2%。公司凭借高品质和高性价比产品快速占取中端市场,按2023Q1-3 GMV计,公司拥有16.4%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
采购:产地大规模直采,有效降低成本、保证高品质和稳定性。公司坚持新鲜水果产地直采,2022年采购约8.2万吨、超过30种品种的新鲜水果,在中国现制茶饮品牌中水果采购规模最大。产地直采省去中间环节,使得公司的采购成本远低于市场平均,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向加盟商供应食材,2023Q1-3公司向门店供应芒果的价格较市价低约30%。此外,公司与供货商达成长期合作,通过预测原料种类和数量,提前锁定采购协议的关键条款,从而优化成本并保持质量一致及供应稳定。
加工:多种技术预处理水果及果汁等食材。公司严格控制新鲜水果打包、配送、熟成过程以减少损耗,2023Q1-3公司的芒果熟成损耗率(约9%)远低于行业平均(约20%)。公司率先在加工环节引入超高压减菌技术(HPP),使用最高规格设备,2023Q1-3公司门店HPP处理果汁量达到行业最大规模。此外,公司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目前公司拥有26个食材处理专利,其中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1/15个;公司位于浙江诸暨的新加工厂预期2024年投入使用,届时原料加工产能及能力将有效提升。
仓储和物流:完善的冷链设施和智能系统支持高频配送。公司拥有规模最大的低温仓储设施,包括总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21个仓库和4万立方米的可调温冷库。公司的仓库布局和门店分布相呼应,约75%的门店位于仓库150公里的范围内,加盟商通过自有经营系统“门店宝”下达供应订单后,由物流配送系统匹配可用资源与物流需求、优化配送路线,实现降本增效。目前,公司97%以上的门店可以获得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到店平均配送成本仅占GMV的约0.9%,远低于行业2%的平均水平。
重点地区优先加密,中低线城市门店占比高。截至2023年底,公司门店总数9001家,其中直营门店仅6家。公司坚持地区加密战略,优先选择目标省份扩张,目前公司已于15个省份建立布局,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江苏、湖北、安徽、湖南的门店数量均达到500家以上,8个省份合计贡献了2023年87%的GMV。公司重点布局中低线成门店分布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二线%,门店选址以乡镇为主、商场为辅,分别占33.4%/11.5%。
点位数据库辅助科学选址,全程提供加盟服务保障。意向合作者首先提交资料,经过复核、区域负责人评估、面谈等步骤后,在专业顾问的帮助下选址。公司建立了包括18,500多个门店的门店点位库,涵盖众多城市乡镇,持续追踪规模、租金成本、人流量、环境特点等信息;专家利用数据库根据加盟商的专长和偏好提出建议,提高选址效率及精确度。签约后,公司提供店铺设计装修、店员培训、试营业辅导和门店运营的整套服务,最快可以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开业。
加盟店运营标准严格,门店督导定期巡访。公司对加盟店要求严格,制定了包括饮品制作程序以及门店管理、运营、营销及合规等方面标准,同时设立了一支由360多名员工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督导及稽核门店运营管理。公司内部信息技术系统可以自动规划督导路线,并且针对不同门店生成定制检查项目表,门店督导通过摄像头以及定期巡访等方式监控门店运营,检查服务、内部展示(清洁、卫生问题等)、消费者反馈和合规状况等。
加盟投资资金压力轻,单店盈利能力强。公司加盟资金门槛低,加盟商可选择分期支付共计9.88万元的加盟合作费,不考虑店租和转让费,加盟投资最低为23.8万元。加盟店经营状况好、盈利能力强,2021-2023年同店GMV连续增长;2023年单店经营利润达到37.6万元,经营利润率达到20.2%,超行业平均水平,为10%-15%。由此吸引了大批加盟商,2021-2023年加盟商数量由2381名上升至4614名,门店数量由5694家增加到9001家;与此同时,闭店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2021/2022/2023年闭店率3.6%/5.1%/2.9%。公司与加盟商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加盟商忠诚度较高,平均每人经营2.0家门店;在加盟超过两年的加盟商中,平均每人经营3.1家门店,75%的加盟商经营2家或以上门店。
加盟店运营标准严格,门店督导定期巡访。公司对加盟店要求严格,制定了包括饮品制作程序以及门店管理、运营、营销及合规等方面标准,同时设立了一支由360多名员工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督导及稽核门店运营管理。公司内部信息技术系统可以自动规划督导路线,并且针对不同门店生成定制检查项目表,门店督导通过摄像头以及定期巡访等方式监控门店运营,检查服务、内部展示(清洁、卫生问题等)、消费者反馈和合规状况等。
加盟投资资金压力轻,单店盈利能力强。公司加盟资金门槛低,加盟商可选择分期支付共计9.88万元的加盟合作费,不考虑店租和转让费,加盟投资最低为23.8万元。加盟店经营状况好、盈利能力强,2021-2023年同店GMV连续增长;2023年单店经营利润达到37.6万元,经营利润率达到20.2%,超行业平均水平,为10%-15%。由此吸引了大批加盟商,2021-2023年加盟商数量由2381名上升至4614名,门店数量由5694家增加到9001家;与此同时,闭店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2021/2022/2023年闭店率3.6%/5.1%/2.9%。公司与加盟商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加盟商忠诚度较高,平均每人经营2.0家门店;在加盟超过两年的加盟商中,平均每人经营3.1家门店,75%的加盟商经营2家或以上门店。
2020年古茗完成了两轮融资,先后获得寇图资本、美团龙珠、红杉中国、Abbeay Street投资,合计6.74亿元/13.2%。从每股价格来看,寇图资本和美团龙珠的每股成本均为2.33元/股,红杉中国、Abbeay Street的每股成本分别为2.40元/股、2.20元/股。从持股比例来看,美团龙珠列居首位,共计持有8.0%股份,投资金额约为4.09亿元;红杉中国持股4%,投资金额约为2.04亿元;寇图资本、Abbeay Street分别持有1.0%、0.2%股份,对应投资金额约为5107万元、1021万元。
IPO募集资金计划投向产品研发、技术升级、供应链建设、门店拓展、品牌建设五大方面。1)产品方面,公司将持续优化现有产品,提升新品研发能力,拓展产品矩阵,资金主要用于聘用食品研发人员,以及支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及常压实验室组建。2)技术方面,资金主要用于扩充信息技术团队和升级硬件设备,打造技术驱动型平台,推动业务管理系统和门店运营系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升级。3)供应链方面,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建设仓库、加工工厂、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冷链技术和运输管理模块的升级。
持续升级供应链能力,支持地区加密和新市场扩张。目前公司在广西、贵州等西南部省份、山东、四川等省份门店数量未达到关键规模(500家),在北方城市仍未建立布局,在一线%,开店空间广阔。未来公司一方面加密老区店铺;另一方面进军新市场,初期聚焦周边城市,利用现有供应链优势,业务规模扩大后建立当地供应链,促进周围门店发展。门店扩张计划对供应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硬件方面,建设仓库、加工工厂等基础设施并在门店配备智能设备;2)软件方面,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和“智慧门店”系统、升级冷链技术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