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斯克瑟隆废墟网友关心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查询 > » 正文

荒野求生之饮食篇是真的吗?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去年12月31日中午,红山熊科动物饲养员郭陈旭正在家中休假,突然接到通知,“老马”走了,他立刻赶回动物园,还是没能看到“老马”最后一眼。

  就在几个月前,郭陈旭还和中国新闻周刊聊起“老马”的状况,“能吃能睡,精神状态都很好。”大家都没有想到,在去年的最后一天,“老马”走了。

  郭陈旭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老马”日常的饮食约为4kg食物,以玉米、苹果、萝卜以及鱼类为主。

  由于年事已高,“老马”满口的牙几乎掉光,就剩下最里面的一颗,为了让其顺利进食,大部分食物都是打成糊状,通过专用的饲喂器来喂养。

  “去年11月开始,‘老马’的食量开始减少,甚至出现剩食的情况,食量也锐减到每天1kg左右。”

  郭陈旭和同事们找来了兽医为“老马”检查身体,兽医表示,“老马”身体没有基础性疾病,就是岁数大了,并且叮嘱郭陈旭为“老马”保暖。

  为此,饲养员为“老马”加了两个油汀取暖器,并且把它需要进食的食物加温处理,即便是这样,它还是没能坚持过2022年。

  由于“老马”年事已高,视力退化严重,生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在外场走动,饲养员们怕它撞到东西受伤,会派专人跟着看护它。

  饲养员们给“老马”准备了很多丰容的玩具,竹筒、纸盒、消防水带等,把蜂蜜涂在笼舍的不同位置,让“老马”随时能舔到甜甜的蜜糖。“‘老马’虽然岁数大,但是很聪明,很多玩具玩一次就可以破解。”郭陈旭说。

  在“老马”生前,红山每周都会把它外放2到3次,时间会选择在天气较好的中午,一次1-2个小时左右。

  “老马第一次进入熊馆外场探索时,正是美好晴亮的春天,老马坐在油菜花旁抬头打量飞舞的蝴蝶,温暖的风从城市吹来又吹回到城市,在这里短暂停留时,它也会安静地陪在老马身旁。”

  在过去的几年中,“老马”一直都是红山的明星,不少游客甚至专程前来看望“老马”,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计划前来探望“老马”的行程被一再推迟,如今成了遗憾。

  “我真的想可以一直陪伴它,也希望它可以一直陪伴我们,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亲人。”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沉志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多年来,沉志军在不同场合总是把“老马”挂在嘴边,说起“老马”的时候,仿佛并不是在说自己园中的动物,而是自己的一位亲人。

  马来熊是体型最小的熊科动物。在中国境内,过去的40年间,马来熊仅在云南西部有确认记录。据推测,中国境内可能已经不存在马来熊的完整繁殖种群。

  出生于1989年的“老马”最初是在南京玄武湖动物园中长大,那时它身边还有“女朋友”陪伴。1998年,“老马”和“妻子”从玄武湖搬迁到了红山,2019老马的“老伴”因病去世,没能为“老马”留下子嗣。

  “老马”最初在红山的日子并不舒适。2013年曾有游客曝出,红山动物园中不少馆舍内被游客投掷了大量的垃圾,马来熊坐在垃圾堆中沦为“拾荒熊”。

  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状态,红山不仅取消了动物表演和有偿投喂,还开始对多个动物馆舍进行改造,其中就包括“老马”所在的熊馆。

  在沉志军看来,动物从来不是关在笼子里的,被剥夺权利、任人投喂的玩物,它们应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有着与人类同样的尊严与人格。

  由于熊馆改造,2019年,“老马”被送到扬州动物园暂住,直到2021年熊馆改造完成,它才得以回到红山。

  “它刚回来的时候,不怎么吃东西,也很少动,非常嗜睡,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周,大家都很担心。”郭陈旭说。

  沉志军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了“老马”刚回家时的样子,“走路蹒跚、一望无牙、满嘴酸臭口气,我们一度做最坏打算为它准备后事了。”

  但没人想要放弃“老马”,通过悉心照料后,“老马”的体重从51公斤恢复到了70公斤,口臭消失,舌苔也红润了起来,各项健康指标都在恢复。

  最后红山通过周全的方案,充分考虑到了一头老熊也有享受花园、微风、蝴蝶飞舞,同时也考虑它在山林沟壑水池间行走的安全,为它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看着“老马”在饲养员的陪同下,一步一步走向外场,被温暖的阳光包裹着,在花丛中步履蹒跚,这里闻闻、那边嗅嗅,蝴蝶蜜蜂在它身边翩翩起舞,微风拂过它的身躯,沉志军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

  “我当时靠近它,听着它的喘息,看着它满脸的褶子,缓慢的步伐,跟着饲养员在花园里踱步,那些回忆至今历历在目。”沉志军说。

  “饲养员坐在石头上,它也趴在石头上,静静地相伴,就像孩孙与慈祥善良的老人厮守着。‘老马’之于红山来说,早就超越了普通的关系,它是我们的亲人一样。”

  “它虽然走了,但是它生前的玩具都还在熊馆里,看到的时候就会想到‘老马’,这么多年一起陪伴,忘不掉了。”

  日本作家阿部弘士自1972年起在北海道旭山动物园供职。作为饲养员的25年间,他接触过不少动物,也见证过许多动物的离世,他曾在自己撰写的《动物园的生死告白》中写道,“动物园是与生死直面交锋的地方,所以,动物园从不掩饰死亡。”

  “老马”并不是红山第一次为动物撰写讣告。2020年9月,红山饲养员彭培拉就曾为离世的獐子“紫金”写下讣告,同样是手写体,同样是简单的一张纸。

  彭培拉曾对媒体表示,在獐子“紫金”死后被解剖的时候,她很平静,细致地观察每一个步骤。“这是它留给你的最后的信息。它教你,下次怎么能够做得更好一点,在动物活着的时刻,为它们做得更多。”

  就像那份讣告中写的那样:“陪伴老马度过的这几年,无论是对饲养员业务能力的锻炼,亦或是老马展现出的睿智、豁达的生活态度对我们的鼓舞,都是所有遇见老马的人最宝贵的财富。”

  “它走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写了‘老马’的讣告,没人要求必须手写,但是我们认为手写是有温度的,‘老马’的讣告,用手写也是最好的。”郭陈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老马”去世后,红山并没有大肆宣扬此事,只是将讣告默默地挂了出来,并在白纸外面附上了一张塑料膜。

  “由于我们要求,熊科动物不能混养,所以此前,这些年轻黑熊并没有见过‘老马’,‘老马’也没有见过它们。动物生老病死是难免的,但是还是会想它,它曾经就在这里。”

  “我们希望游客看到动物的时候,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和心态,动物会老,人也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老了以后会有一个好的条件,会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安逸的生活,谁也不希望自己老了就被关在狭小暗淡的房间中,不见阳光,老去不过是自然的状态,而不是惩罚。”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