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关于劳动节黑板报是这样理解吗?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国家建造师 > » 正文

有关西安可丽可心详情介绍!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杜聪却在如此环境中逆风成长。18岁时,他以年级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专业。

  杜聪悲情地写道:“(他们)本应是人生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没能力照顾幼年子女,过着天天与死神搏斗、风烛残年般的日子。”

  他形容自己“被一种巨大的情绪攫住了”,他看到很多同龄人,和他一样聪明,一样能干,但不一样的是,他们没有机会。

  1998年,杜聪发起成立智行基金会。基金会后来把重点放在对艾滋病人以及“艾滋孤儿”的救助上。

  他决定资助艾滋孤儿免费上学读书。但由于这个群体数量庞大,导致孩子们不得不为了有限的名额争来抢去。

  这是杜聪最不想看到的情形。早在中学时代,他就被交换到内地,目睹过火车上200个人争抢50个位子的疯狂景象。

  那是一种长期物质匮乏造成的恐慌。杜聪不想在孩子们脸上再次看到这种恐慌,不想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沾上“乞丐相”。

  从一个衣食无忧的银行家,到一个坐长途汽车、住招待所的公益人,杜聪这只“狼狈”的天鹅,种下了善因。

  还有些孩子选择从事烘培工作。为了吸纳他们就业,杜聪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了法式面包坊Village 127。

  Village在法语和英语中都是“农村”的意思,127则代表二十多年前,杜聪在农村资助的第一批孩子,一共127名。

  面包坊里,已有多名面包师获得法国烘焙学校的留学资格,并在法式面包世界杯比赛中获得亚太区冠军。

  很早以前,杜聪甚至亲眼见过一个孩子把“仇”字“忍”字刻在手臂,甚至有的孩子立誓长大要去血站,找到无良黑商报杀父之仇。

  在网上,一位艾滋遗孤匿名写下了对智行基金会的话:“我努力的成长,只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杜爸爸的后盾。”

  杜聪的面包坊就曾遭遇过“网暴”。当时,媒体报道时将“餐饮”和“艾滋病”联系在一起,导致不少消费者产生误解。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