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说了,“年”不就是一种怪兽吗,从字形上看就像长着两只角的怪兽,古人关于“年”的传说流传至今。
相传,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这天,他便伤害生灵。人们为了避遭“年”的侵害,便在除夕这天逃到深山老林。
有一年除夕,大家都在往山上逃难时,一个银发飘飘的乞讨老人来到一个老婆婆家门口,讨要吃食,老婆婆劝他快逃,不然“年”就会来吃他,老人却要求老婆婆让他在她家呆一夜,一定能把“年”赶跑。
原来,“年”怕红色,怕火光,怕炸响。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身穿大红袍,在院子里点燃竹子啪啪响,屋里还点着红蜡烛。结果,真赶跑了“年”。
溯源君不免疑惑,如果“年”真的是怪兽,那么北京的祈年殿又怎么解释呢?难道人们还真会诉求“年”这个怪兽的到来?
还真有,不过甲骨文里的“年”更像是一幅简笔画,这幅画的上面和下面是分开的,上面是一颗禾,下面是一个人,从画面看就是一个人背着一颗禾。引申之意不难看出,就是谷物成熟了,也就是丰收了。
乙巳,王卜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东王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不过,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年”有了更多的引申义,比如表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表示年节,表示时代,表示岁数等等。至今,引申义常用,本初之意却被忘却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