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豪情满怀,一路拼搏争先。今年以来,淮北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搭乘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皖北振兴的浩荡东风,全市上下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以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催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展现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今年以来,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淮北市各招商责任主体树立“时间过半、任务超前”工作导向,创造性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力以赴抓调度、赶进度,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不仅为年内更多项目开工建设、纳统入库留足时间,也为集中精力研究新方法,更好地推动下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打好基础。
突出重点,深化产业招商。淮北市围绕“五群十链”,聚焦“四大产业”,瞄准省内外央企国企、外企和知名民企,集中精力引进标志性、引领性头部企业。聚焦汽车产业,加大力度招引先进锂电池、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特种车辆等项目。该市充分发挥12个产业招商团作用,加强重点产业研究,绘制产业链图谱,编制产业发展报告,精准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创新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淮北市加密对接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上海市安徽商会等重点商协会,在更大范围内邀请更多企业家走进淮北。依托各类商会开展“徽商回归”系列活动,打造“投资淮北行”品牌。积极推行“链主”招商模式,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引进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提质扩面招商顾问团队,持续扩大淮北招商“朋友圈”。深化“以投带引”基金招商模式,招引一批“小而美、大而强”的项目,以最大化的资本流动带动产业流入。
建强队伍,提升招商能力。淮北市组建市级招商项目研判专班,采取“招商主体填报—专班研判推送—载体全力跟进”模式,加强重点信息的“一口径”收集、“一条龙”研判和“一体化”推动,严把项目筛选、研判和推送关口。优化调整驻外分中心驻点区域和人员配备,着力打造招商“先锋队”和培育人才的“优平台”。加强招商培训和指导,提高驻外联络处和驻外分中心专业能力。积极推动县区、开发园区打造专家型研判、高水平洽谈和高效率推进“三支队伍”,实现专业招商水平再提升。
完善机制,形成招商合力。淮北市实施重点信息提级跟进机制,重大项目及时提请市领导高位推动。推行项目专班工作制,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重大项目从市级层面随时、灵活组建“多部门推进专班”,保障要素,高效服务。健全“红黄绿”三灯预警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投促部门推动“录入平台”、发改部门及时“亮灯预警”、工信部门督促加快推进、统计部门指导纳统入库的压茬式推进局面,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纳统、早见效。
淮北市投资促进中心数据显示,1月至6月,全市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127个,完成目标任务66.8%。127个项目中制造业项目103个;全市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108个,完成目标任务67.5%,立项总投资433.8亿元。108个项目中制造业项目88个。
今年8月,淮北市电网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暨淮宿蚌城际铁路牵引站供电线路建设动员会在濉溪县孙疃镇举行。本次集中开工建设电网重点项目14个,线亿元。
“淮北市今年争取电网基建项目255项,年度计划投资8.21亿元,同比增长207%,年度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淮北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
今年9月,淮宿蚌城际铁路相山隧道顺利贯通。相山隧道全长1316米,洞身最大埋深135.6米,为单洞双线有砟轨道铁路隧道,是淮宿蚌城际铁路全线唯一一座Ⅱ级高风险隧道和重要节点工程。隧道内地质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项目整体实施顺利。相山隧道顺利贯通,为下阶段项目后续架梁、铺轨施工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淮宿蚌城际铁路早日建成通车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淮北市落实土地要素保障会商机制,及时研究协调项目推进中的规划选址等问题,上报建设用地68批次,报批总面积6971.56亩;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6个,总用地面积6015.31亩。统筹全市用能空间,对单位增加值能耗优于全省单位GDP能耗控制水平的项目确保用能需求。紧盯政策性资金导向,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15亿元、获得国债资金9.02亿元,发行专项债资金20.39亿元。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为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目前已对接有融资需求项目33个,资金需求145.5亿元。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能,全面推行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对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重点项目实行“容缺审批+承诺制”,确保项目审批不卡壳、不延期。目前,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539个,总投资1017.2亿元。
上半年,淮北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位;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57.4%,居全省第5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个大工程、新工程,也是个难工程。“施工图纸”已经初步画好,但到底怎样施工,从哪里入手,力道如何把握?淮北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
按照“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定位,淮北市全力构建“五群十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淮北市抢抓新能源产业迭代升级、加速发展机遇,坚持系统布局、重点发力,抓招商、建项目、育企业、延链条,着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加快聚链成势、集群发展。
先进光伏产业方面,淮北市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1家,集聚在先进光伏中游和下游环节。新型储能产业方面,淮北市以锂离子电池技术为主,集中在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加快布局,锂电池产业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4家。
由传统燃煤发电机组向高效能发电机组转变,是该市优化传统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淮北聚能发电有限公司2×66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项目在该市烈山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是安徽省“十四五”重要支撑性电源项目。由于该项目采用了二次再热发电技术,使每度电的煤耗降低到265克,比传统煤电机组降低25克左右。2025年底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发电量59.4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5亿元,将成为安徽电网的主力电厂。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淮北市将主动求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为重点,抢抓转型机遇,妥善应对挑战。”淮北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将坚持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推进,通过扩大项目投入、坚持创新引领、梯度引育企业、合理分工布局、优化产业生态,力争到今年底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
淮北市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基地是安徽布局建设的26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市重点发展陶铝新材料、铝型材、铝板带箔精深加工等产业链,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数字赋能、应用拓展等行动,实现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
濉溪县聚焦铝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深入推进“双招双引”,园区集聚涉铝规上企业56家,形成了铝产业原材料供应链、铝板带箔产业链、铝加工件产业链等三位一体相对完整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原是从事焦炭、甲醇等煤炭粗加工的单一园区。近年来,园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重大机遇,聚焦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延链补链,加快融入长三角分工协作体系,目前已形成电子化学品、功能助剂、高端药物中间体、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年产值200多亿元。园区入驻化工相关企业57家,其中23家来自沪苏浙地区。
安徽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来自江苏泰州,主要生产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醛等化工产品,2018年落户临涣化工园区。企业生产的胶黏剂纯度达99.99%,达到行业领先的电子级标准,可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产品远销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时落户这里,主要看中园区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瑞柏新材料公司总经理王辉说,“甲醇是我们主要的原料,园区内的临涣焦化可满足供应,蒸汽是我们最主要能源,园区内的中利发电可实现蒸汽直供。完善的上下游配套,显着减少了我们的运营成本。”
同在临涣化工园区的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乙醇生产企业,眼下同样产销两旺。“工厂一小时可以生产70多吨乙醇。”该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郭大方说,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园区与我们关联企业10余家,上游有焦化企业,下游也有几家招商引资企业以乙醇为原料。”郭大方介绍,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今年投资3亿元建设了附加值更高的乙基氨厂,未来几年还打算上几个项目,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全面向精细化工进军。
上半年,淮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8亿元。当前,淮北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用好用足各项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北实践新篇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