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13日中午12时40分,一架RF-104G侦察机从海峡对岸起飞,展开对我福建沿海军用机场的例行侦察。
其实,在对岸地面指挥所看来,这四架战斗机起飞也就是意思意思。执行两个任务。一是在高空飞行吸引我人民空军的注意力,为低空的侦察机提供掩护。但是,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侦察机会窜入大陆,而战斗机则只在海面上空盘旋。
其次,则是当侦察机被我空军截击的时候,这四架F-104G战斗机能够截击我方战斗机,从而让侦察机脱险,这在对岸看来,也是不用真的实施的行动。
因为当时我人民空军装备的是歼-6飞机。歼-6的飞行速度,也就1.4马赫多一点,而RF-104G侦察机(由F-104G改装而来)的速度是2.2马赫(两倍音速)还要多一点。
事实上也是如此,自从对岸在1965年1月19日第一次窜犯以来,截止到1967年已经窜犯11次,还从来没有发生过战斗,更从来没发生过战损。
12时56分,我地面雷达在发现了向我厦门逼近佯动的四架F-104G战斗机之后,很快就发现了那架RF-104G正低空窜入大陆,在漳州东南145公里!
对岸的指挥所当然知道骗不了我空军多长时间,但是,仗着美制F-104G飞机一贯优越的表现,他们也没觉得会发生啥危险。所以,也没命令飞机返航。
二是,被友机发射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击中了。根据是4号机石贝波听说三号机杨敬宗没回来,忽然失声痛哭。
遗憾的是歼六只能挂载两枚,而对方却可以挂载四枚空对空导弹。两枚是AIM-7麻雀3,两枚是AIM-9E响尾蛇。
虽然在装备上无法短时间内超过对方,但是无数的先烈们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告诉我们,即使装备很差我们也照样可以打胜仗,无所畏惧,战而必胜!
所以,在海峡对岸的飞行员们津津乐道开F-104G简直就是坐着火箭上天的时候,我们的飞行员,开始了针对性的训练,并且找出了击败对方的战法!
这个差距就很大了。咱们的30毫米航炮不仅可以三炮齐发,关键是打中敌机之后,可以造成0.8米直径的一个大窟窿。尤其是F-104G,为了追求速度,机翼采用短小的直翼,一旦击中对方的机翼,对方的飞机立刻变成一根棍了,连滑翔降落的机会都没有。
很明显,惯用的咬尾攻击,也就是从机尾到对方机翼的角度进行攻击,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行的。因为空战的区域处在双方的雷达网密切监视之下,一旦我形成咬尾态势,对方一定会命令敌机,一个字,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