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市民张先生在某健身房办理了一张储值卡。回想起当初为何办卡?说到底还是为了占点“小便宜”。办卡前,服务员声称充值有较大的优惠活动,充值金额越多,折扣力度越大。于是,张先生就办理了价值1万元的储值卡。
张先生进行正常消费近半年后,健身房因疫情影响、经营不善,转租给其他健身公司经营,导致他的健身卡不能继续使用。于是张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反映此事。
接到投诉后,太原杏花岭区市场监管部门展开调查。调查中发现,还有不少消费者在该健身房内办卡,同样因疫情影响、经营不善和转租问题,也无法使用健身储值卡,并提出退款要求。
最终经过太原市杏花岭区市场监管人员多次协调,商家表示:愿意在此健身的消费者,健身卡可正常使用;若不想在此健身,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退款服务。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提示,预付款办卡看似价格美丽,优惠多多,实际可能是个隐藏的陷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作为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之前,务必索要店家的经营手续,如营业执照并拍照留存。同时,在办理预付卡时,要认真核对合同内的格式条款,是否存在“售出概不退款”“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类的字样,并将签订的协议以及支付凭证留存好,以便日后维权使用。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建议,消费者尽量办理短期的预付卡,充值时也尽量选择少量多次。若一旦发现商家圈钱跑路,消费者可以在寻求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帮助的同时,联系其他消费者汇总经济损失和证据,以便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