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广东新型储能大项目纷纷落地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 > » 正文

锐评丨明目张胆敲竹杠?营商环境不容营销号添堵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打着“舆论监督”旗号,寻求与企业开展商业合作,谋取非法利益;故意传播某公司员工发布的不实消息,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以删帖、消除影响为由索取公关费……12月25日,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典型案例,依法依规维护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净化网络空间,维护营商环境。

  自媒体敲企业竹杠的歪风,由来已久。谁给钱给谁说好话,谁不给钱就说谁的坏话,利欲熏心的丑恶嘴脸、流量至上的畸形理念、敲诈勒索的卑劣手段,已经到了毫无顾忌、明目张胆的地步。此次曝光的案例,像“消费金融频道”等账号,发布某信息科技企业负面信息,并借此要挟相关企业与其进行高额商业合作,开展所谓“新闻稿营销推广”活动;“英伦投资客”等账号,倒灌境外媒体有关某信息技术公司不实信息,在该公司与其沟通信息内容真实性问题时,借机索要数万元公关费;“蔡老板”等账号,对某汽车企业的产品质量、名誉等进行恶意诋毁,并持续蓄意炒作。这些居心不良的营销号,让企业苦不堪言,不仅是祸害网络空间的有害垃圾,也是妨害营商环境的“牛皮癣”。

  恶意营销号泛滥,原因不一而足。有些企业自身产品和服务存在一定不足,在面对勒索时,往往选择息事宁人;即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过关,但在诸多具体的企业黑公关案件中,往往存在时间成本高、举证困难、难以划定正常监督与恶意攻击边界等难点。对于动辄拥有几十上百个账号、已经形成矩阵传播的造谣生事者,监管部门单纯的封几个号,触及不到他们的痛处。违法成本低,也是此类自媒体禁而不绝的原因之一。但是,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不是自媒体敲诈勒索的理由;企业忍气吞声,监管处罚不力,只会让这些人更加嚣张。

  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清朗的网络环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开展“打假治敲”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网络黑嘴”和黑色产业链。中央网信办等部门深入清理处置涉企业、企业家虚假不实和侵权信息,坚决打击恶意炒作行为,依法查处侵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网站平台和账号,此次公布典型案例,就是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持续强化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的具体行动。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对索取公关费等无良自媒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市场主体、网络平台、监管部门都要有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劲头,形成对网络老鼠人人喊打、人人真打的合力,全链条防范、全流程打击,才能维护好网络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躲过不知从哪里泼来的脏水,安心发展。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