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通州区的居民李先生本周三(8月23日)收到单位通知,要求进行社保待遇资格的认证工作,在女儿的协助下,当晚他顺利完成了资格认证。
居民:就前些日子有那么半个月了,他们发的那个短信,就说什么养老金回头上传数据什么的,我就看了一眼,没操作。因为现在骗子也太多,不知道真的假的,这(诈骗)短信也太多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相关资格认证的通知有的是由退休前的原单位发布的,还有的是由社区居委会发布的。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东城、西城、朝阳、通州等地的多个社区居委会,各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答复还并不统一。
工作人员:是真的,才宣传出来的,就是每12个月认证一次。能弄的帮老人就弄一弄,因为它需要人脸识别。就是说你要是过来我们能帮肯定帮,但是老人的手机就是能不能干这种事情。
记者查询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在今年3月份发布过一份《关于北京市2023年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的公告》,明确资格认证工作从今年1月1号起开展。本市退休人员究竟是否都需要进行线上认证呢?记者拨打了市人社局客服热线,工作人员明确:
工作人员:从今年1月1号开始就开始做今年的认证了,之前的话是咱们退休人员跟单位没有联系的,或者是长期异地居住的需要做,但是今年所有的都需要做。一般是每12个月就要认证一次,它主要就是防止被冒领。
您去到北京通APP,或者说京通小程序扫脸识别做认证。因为需要人脸识别,家里有其他人员的话,用家里人员的手机为他人做认证这种也可以。如果要是说自己本人做不了认证的话,可以到街道社保所那边去协助认证。因为现在让做认证了,您不认证的话,待遇领取会有风险啊。
开展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做法。在我国,过去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类似“年审”,退休人员每年要到社保部门去“认证”。2018年5月,人社部门取消了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并在各地逐步构建了以信息比对为主、社会化服务和远程自助认证相结合的认证新机制。去年10月,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再发通知,要求做好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公开资料显示,近期江西、甘肃、湖南等多地都在推进相关认证工作。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院长王绪瑾建议:
王绪瑾:这个线上人脸识别的认证方式,能防止冒领养老金的问题,提高养老金的安全。政府部门应该解释说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困扰,加强认证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可以设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及时处理认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