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关于心中有朵花究竟什么原因?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 > » 正文

关于心中有朵花究竟什么原因?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聊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风曳榕花,艺术绚烂,有风华别致的光岳楼,有月色迷蒙的东昌湖,这倾城岁月里的水色山青,不知荡漾了古往今来多少游人的心弦。

  坐落于古城中心的光岳楼重檐雾隐、昂首云天,以巍峨之姿,引无数人为之倾倒。清康熙皇帝曾4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乾隆皇帝更是6次登楼,御题匾额“光岳楼”,并先后御制诗章13首,这首《登光岳楼即事》便是其中之一。

  “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明弘治九年(1496),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共登此楼,望见33米高的古楼通体木构,莲柱倒垂、彩廊回环、玉顶雕栏、飞檐流瑛、华美无双,遂发出这样的赞叹。

  明成化二十二年,工部尚书梁玺在《重修东昌楼记》中又称光岳楼:“台高数仞,楼高数寻,冲汉凌宵,连云梯月,巍巍然,峨峨然——手可摘星辰不是过也”。

  明代大学者李东阳一首《过鳌头矶》,形象地描绘了临清钞关周围的繁华景象,临清州古来繁华,无数文人骚客在此登高远眺,见粮艘麋集,帆樯如林,遂寄情抒怀、以文记之:

  嘉靖二十年,诗人皇甫涍作《临清新城行》,诗云“君不见,清源都会天下无...戈船隐隐横川流,蒸霞照曜双飞楼。华京鼎峙争雄长,气压百二当中州。”

  明朝小说《梼杌闲评》中的临清州是“商贾辏集,货物骈填,更兼年丰物阜,三十六行经纪,争扮社火,装成故事。更兼诸般买卖都来赶市,真是人山人海,挨挤不开。”

  作为明清皇家贡砖烧造地,经临清往来的船艘都要夹带贡砖,留有佳句“玉河秋水流涓涓,舳舻运砖如丝连”。

  各种色线交织出的鲁锦图案明快粗放,色调古朴典雅,一梭一线,都有其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凝聚着鲁西地区传统文化的韵味。

  到了明末清初之时,东昌府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鲁锦也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

  诗中所描绘的东阿王曹植“鱼山闻梵”的故事,不仅流传于民间闾里,更见诸于众多的史书志林。唐•道世:《法苑珠林》载:“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

  “独占八斗”之诗才的曹植,有着参透佛乐的悟性,因其生前“尝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志。”因此,在他死后,其子曹志便依照他生前的愿望将其归葬在了鱼山脚下。

  这里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故乡,是《水浒传》《金瓶梅》等故事的发生地,从东昌,走出了文化巨子傅斯年、走出了干部楷模孔繁森;从临清,走出了筝艺大家金灼南,走出了一代学宗季羡林。

  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灵魂。我们透过文人的笔端窥见一隅,纵使岁月流转,古城的风采依旧灿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