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光电600363)9月15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接受1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公司情况介绍: 联创光电是在1999年由江西省电子工业局整合旗下部分优质资产成立,并于2001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00363)。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走出高端装备、自主产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公司先后获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个省级研发平台,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华联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公司近年来秉承着“退而有序、进而有为”的战略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构建“以智能控制产业为基础,重点突出激光和高温超导两大产业”的产业布局,激光、超导等高科技壁垒产业逐步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公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卓有成效。未来,我们将不断加速激光器件装备以及高温超导磁体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化、规模化发展,使公司成为科技领先型企业。
答:公司整体的战略方向是以智能控制器业务板块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激光+超导”的双核心策略,优化传统LED芯片板块、背光源及线缆产品板块结构,公司战略稳步推进,整体业绩呈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务收入达到16.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1%;实现3.10亿元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3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到43.91亿元,同比增长5.75%。(1)激光业务板块持续推动激光系列装备及配套产品,持续优化激光系列产品性能、稳定性及场景适应性,拓宽产品矩阵,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地位,确保在特殊领域细分市场持续拥有领先优势。同时结合自身产业化能力,聚焦产品工程化研究与成果转化,紧抓激光反制系统获批出口的有利条件,推进特殊领域激光反制无人机整机系列产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战略布局。(2)智能控制器板块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坚持科技创新,聚焦前瞻性技术研究,重点围绕市场和客户的关键需求展开技术攻关。产品方面,依托新设立的创新研究院,加速创新成果孵化,产品向高集成化、自适应算法及低功耗方向升级。(3)传统背光源、LED芯片及线缆板块持续调整业务结构,削减增收不增利的业务,聚焦于发展趋势良好的产品,通过自动化线体改造及精益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及良品率,持续降低成本及提高盈利能力。(4)公司投资收益有所增长。
答:据公司从联创超导获悉:近年来,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在非磁金属热处理、磁控硅单晶生长及可控核聚变多个领域打开了市场应用空间,迎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转折点。(1)非磁金属热处理领域:自成功举办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投产仪式以来,下游客户反应热烈,已陆续收到多个不同客户的商务邀约,累计在手订单充沛。(2)磁控硅单晶生长领域:目前合作客户的硅单晶生长炉升级改造对高温超导磁体的在手订单及意向订单需求强烈。(3)可控核聚变领域:联创超导完成全球首根百米级大电流高温超导集束缆线研制,基于REBCO缆线K低温环境下通过测试,并中标中核集团超导线圈项目。这些进展推动核聚变装置向紧凑型、低成本方向迈进,为未来能量增益(Q值)突破及商业化奠定基础。今年以来,联创超导获得了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1,960万元的超导磁体订单。联创超导通过超导领域的深厚底蕴,积极切入广阔的商业航天领域。另外,联创超导成功中标机电设备招标项目-旋压毛坯柔性感应加热设备项目,中标金额(含税)为1,318,280元。随着超导在新的应用领域关键性技术的不断突破,联创超导在原有的客户基础上,积极拓展下游应用场景,根据客户的差异性要求,实现定制化服务及多元化产品推出。
答:公司对股东的回馈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1)公司对股东的分红:自2022年以来,公司每年股东分红派息金额分别是2,685.83万元、3,411.34万元及2,448.37万元。股东分红是对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的体现,也是对股东投资的回报。 (2)股票回购:在2024年,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71.13万股,支付总金额达到5,083.59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所回购股票已经全部注销。在2025年1月,公司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方案的公告》,拟使用1-1.5亿元资金回购公司普通股A股股票,所回购股票仍然全部注销,减少注册资本,截止2025年8月31日,公司已经完成171.34万股的回购,累计回购金额9,538.65万元。
答:未来公司高管如拟增持公司股份,公司将按照证监会、上交所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近几年,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及中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公司董事、副总裁邓惠霞女士在2022-2025年内6次通过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金额595.67万元。控股股东江西省电子集团也在2022年通过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票,增持总金额2,048.68万元。
答:据公司从联创超导获悉:联创超导2024年收入1.54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033.96万元,超导产品结构主要是由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炉及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组成。今年联创超导已经中标商业航天电磁弹射领域及轮毂加热领域的订单,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以下5个方面:(1)强大的技术创新及研发实力:公司坚持依靠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重点聚焦激光和高温超导两大未来产业技术,持续引领高效技术迭代和产业变革。在高温超导领域,联创超导经过多年科技攻关,成功突破全系列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其具备设计制造中心磁场强度达15T以上超大口径高温超导磁体的能力,充分利用高温超导零电阻、高载流、强磁场的特点,将高温超导技术成功应用于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设备以及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工程装备三大应用领域,在行业内树立起技术领先的标杆。在激光反无人机领域,中久光电依托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在泵浦源、激光器等核心技术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研发能力,自主研发的“光刃系列”激光反无人机系统,通过智能图像识别算法优化等技术,实现快速精准拦截,光刃Ⅱ还能在车载移动状态下“动对动”对低空飞行器实行精准硬杀伤,有效提升了对低空无人机威胁的应对能力。在智能控制器领域,技术研发成果斐然,华联电子车规级超高压智能控制系列产品性能卓越,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安全耐压高、信号传输能量较高等特点,满足汽车、3C、工业等多行业特定场景需求,与竞争对手形成显着差异,有力抵御了替代品威胁和新进入者的挑战,保障了产品销售的利润空间。(2)卓越的管理及技术人才团队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以务实、高效、创新、卓越为核心价值,创造信任、担当、德才兼备的组织文化。各业务的核心领导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掌握产品研发、制造运营、市场拓展等专业技术,发挥杰出的领导能力和战略洞察力,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及挑战,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产品超前布局。公司拥有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经验丰富的生产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技术队伍,公司招揽了光电子、机械、电气工程、材料、物理、光学工程等多领域专业人才,构建起专业的研发团队。在激光和超导产业,公司与核心技术团队建立合伙人关系,以股权绑定,促使技术与人才的深度融合,这一模式能够有效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为公司保持持续的技术领先提供坚实保障。多元的产业布局:公司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走高端装备、自主产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构建“以智能控制产业为基础,重点突出激光和高温超导两大产业”的产业布局,智能控制产业在巩固智能家电领域头部企业地位外,在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领域也实现了重点深入拓展;激光产业积极在低空无人机防务领域布局,聚焦泵浦源、大功率激光器和特种激光反无人机整机装备系统等产品开发,兼容多类防卫体系;高温超导产业以大口径传导式高温超导磁体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精密机械传动及智能一体化控制技术为基础,聚焦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设备以及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工程装备等三大主要应用领域,并提供满足多种磁场强度、场形应用场景要求的非标超导装备,协助其他新兴应用领域示范项目的建设,形成“3+N”高温超导产品矩阵。(4)良好的品牌与合作资源:公司先后获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旗下子公司通过了IS09001、IS014001、IS045001、GJB9100C、IATF16949等认证,产品通过了3C、UL和CQC等认证,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在各产业板块,公司和国内顶尖的国有科研机构、央企直管权威研究机构、大型央企等知名高校、院所及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技术研发实力,巩固市场地位。深入践行ESG理念,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公司以“创新引领、绿色和谐、价值分享、共启未来”为ESG使命,制定“绿色创新、以人为本、合规共赢”的ESG战略性规划,致力于“优化资源利用与废弃物排放,以科技创新减少碳足迹;打造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助力公益促进社会福祉;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聆听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公司以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作为践行ESG理念的方向。其中,高温超导产业作为公司战略重点发展的未来主业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金属感应加热、磁控硅单晶生长炉、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其中,金属感应加热领域的应用使电热转换效率由传统大功率工频炉的40%-50%提升至90%,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节能效果,成为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生产转型的优秀案例;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应用有望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安全和经济实惠的能源,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公司积极搭建ESG管理体系。公司董事会“投资与战略委员会”变更为“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并增加ESG相关职能;公司制定《可持续发展(ESG)管理制度》,规范ESG管理。目前,公司已建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会议、可持续发展管理小组委员会会议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小组会议三大会议机制,从治理层、管理层、执行层全方位将ESG理念融入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