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说法,相传,“年”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恶兽,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屠杀。于是,人们利用年兽怕烟火、怕鞭炮声响、怕红色的三大弱点,慢慢形成了贴红色对联、放鞭炮、灯火通明来过年的传统。
年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上部是禾谷成熟了(穗子下垂),下部是一个劳作的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在收获庄稼,表示丰收、收获等义,引申为一年的收成,五谷成熟。
民以食为天,庄稼熟了,收获好多,接下来就不用饿肚子了,在古人看来,自然要举办一个活动大肆庆祝一番,感谢上天、感谢祖宗,吃点好的,穿点暖的,许下愿望,然后快快乐乐的过冬,等待来年奋斗。谷物种植和成熟有一个周期,上古先民就将这个周期定为“年”,于是“年”就慢慢演化为一个时间单位。
因此,最初的“年”与怪物来袭毫无关系(据考证,有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只是代表谷物成熟,人们有了收获。由此可见,古代的年节应该不是现在的春节,应该是庄稼收获的季节。
晋朝郭璞对此解释:“岁,取岁星行一次;年,取禾一熟”,岁本指木星(岁星),年是指温带地区谷物一熟。
《说文》 : “岁,木星也。……十二月一次。”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木星也被称为岁星,也就是太岁,木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就是十二年(11.86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