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翻(fān)云(yún)覆(fù)雨(yǔ)到底是什么原因?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一级建造师 > » 正文

关于不留余地网友是怎么说的!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地产业务效益下滑,是影响中国建筑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近两年,地产业务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利润和毛利率均有所回落。

  ◎2022年中国建筑新购置土地100宗,期末土地储备达9303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1489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847.2亿元。新增土地储备超9成位于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4月18日,中国建筑(SH601668,股价6.5元,市值2726亿元)发布2022年度报告并举行业绩说明会,中国建筑董事长郑学选,副总裁、财务总监、总法律顾问王云林,独立董事李平和董事会秘书薛克庆出席。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4016亿元,同比下降4.9%;合约销售面积17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7%;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下降14.8%;毛利535亿元,同比下降23.3%。

  中国建筑目前的地产业务包括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系列,根据年报的解释,中建地产是指中国建筑所从事的除“中海地产”以外的房地产品牌及业务。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4016亿元,同比下降4.9%;合约销售面积17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7%;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下降14.8%;毛利535亿元,同比下降23.3%;实现房地产项目新开工面积2236万平方米,同比降低20.6%;竣工面积2571万平方米,同比降低19.7%;在建面积7470万平方米,同比降低15.4%。

  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中国建筑新购置土地100宗,期末土地储备达9303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1489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847.2亿元。新增土地储备超9成位于一二线城市,其中位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一线城市、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新增土地储备占比超85%,土地储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目前,中国建筑拥有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地产等持有型物业1352万平方米,账面净值1477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5.6%,持有型物业实现收入60.7亿元。

  中海地产实现合约销售额2544亿元,理性把控投资节奏,科学研判投资时序,主要获取低溢价优质土地,致力于保持确定的增长趋势,新增土地40宗,新增土地储备739万平方米,购地金额1107.2亿元,北上广深四个一线%;牢牢把握“三道红线”调控下处于绿档的优势。

  中建地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快销售去化力度,北京学府公馆、上海宝山熙江岳等项目实现首开即售罄,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1472亿元,新增土地60宗,新增土地储备750万平方米,购地金额740亿元。中建地产先后打造的中建东孚、中建壹品、中建信和、中建玖合、中建智地等品牌,均跻身2022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权益销售业绩排名百强。

  据王云林介绍,2022年中国建筑实现净利润692亿元、归母净利润509亿元的业绩规模,特别是房建、基建业务利润总额增长均超过20%。

  一是地产业务效益下滑,这是影响公司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近两年,地产业务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利润和毛利率均有所回落。

  二是特殊时期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项目进度。过去一年主要城市的疫情频发对公司各项业务所有影响,特别是对公司地产业务,销售计划、工期铺排及交付办理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原计划销售或竣工结利的项目被迫延迟,预计的项目结利未能如期实现。

  三是受美元持续加息、人民币汇率下行影响,2022年发生汇兑损失33.4亿元,较去年同期汇兑收益20.2亿元减少公司利润53.6亿元。

  四是公司内部管控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内部子企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一部分低效亏损机构长期占用资源,拉低了公司整体效益,制约了公司高质量发展步伐。

  记者梳理中国建筑相关公告发现,由于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下降、附近楼盘成交价格不理想等情况,2022年中国建筑对存货计提减值为22.2亿元。

  王云林对此解释,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民营地产商由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多元化扩张等因素导致信用风险暴露,迭加经济下行周期影响,房地产行业呈低迷动荡调整态势。

  为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民营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保交付、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举措取得一定效果,行业发展信心有所稳定。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突出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防止无序扩张,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一是抓住当前行业发展窗口期,加快解决存量民企地产项目问题,最大限度维护公司权益。积极开展存量项目化债工作,通过诉讼、财产保全等多种形式实现优先受偿权救济,确保资产最大限度安全和有效回收。

  二是严格项目承接标准,恪守发展红线和底线,从源头保证经营质量。结合行业形势、客户资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健承接民营地产商开发项目,减少资金垫付,确保能够实现合同约定收入效益。

  三是动态跟踪客户资信状况和行业形势变化,加强风险管控和防范化解,积极妥善应对,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基于谨慎性原则,持续做好减值准备计提各项工作,合理充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真实准确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据4月17日中国建筑发布的2023年1-3月经营情况简报,一季度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1124亿元,同比增长82.8%;合约销售面积5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9%;期末土地储备为9114万平方米。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