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古称昭州,漓江、桂江、荔江汇成桂江在此穿城而过,是桂北地区唯一通达粤港澳地区的水上出口运输通道。
附城派出所辖区地广人稠,山高水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由于没有桥梁,14个村委中有7个村委需要水路出警。民警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单程出警到比较偏远的案发地,需要通过辗转三次乘船搭渡方能过江到达。
后来,船民们自发办起了义务摆渡,即使民警需要夜间出警,承载着“以警之名”的义务摆渡也会准时送达。任民警好话说尽也绝不收取递上的辛苦费,作出了这条江水上最质朴的奉献。这种“警爱民,民拥警”的光荣传统在当地代代相传。
今年年初的一天夜里,在平昭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宿舍门口,一男子因醉酒与企业员工产生口角。接警后,附城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后,民警让醉酒男子的亲戚将其带回家醒酒,对企业员工进行安抚,并约定第二天酒醒后两人到所协调。第二天醉酒男子满脸歉意来到所内,民警针对当天双方的矛盾耐心讲理释法,深入分析利害关系,最终两人握手言和。
近年来,附城派出所辖区在建高速公路三条,涉及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比较多。该所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化解矛盾纠纷的“3+5”新机制,出台了一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和绩效考评方案。以“三勤”(勤跑腿、勤排查、勤沟通)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第一时间掌握群众实际需求,了解辖区内的各种治安问题并帮助处理解决,及时消除苗头性、倾向性安全隐患,成为活跃在村屯一线的“平安管家”。
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该所从辖区地理环境和治安特点出发,建立巡防队伍30支、开展视频补盲建设。同时,积极采取“五联动”联调,同向发力,有效降低各类案事件发生。工作中,他们细化调解工作规程和流程,打造警民联调中心,融合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村(社区)“两委”干部驻点联动,并在各村(居)委建立警务室,设置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站。通过该平台,构建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分流、调解以及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全方位协同机制,实现发现受理、化解分流、跟踪回访、风险防控、源头治理的工作闭环。在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时,五方明确职责定位,共同商讨对策,民警全程参与调解,实现矛盾纠纷依法高效快速处置。
江苏的魏女士自出生以来,从未见过母亲的娘家人,只是根据母亲的口音猜测家乡可能在桂林平乐一带。时间过去了30多年,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上附城派出所。民警调取辖区户籍信息寻找相关线索,驱车逐一联系村干部、走访年长者……经过不懈努力,民警最终排查出一名邱姓男子的女儿早年外出打工后一直未与家人取得联系。经DNA检测鉴定显示,魏女士母亲与邱姓男子的基因匹配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魏女士一家从江苏赶至平乐,其母亲在与家人阔别30多年后终于相聚。
在县城同乐新区滨江路,夕阳隐没,人流如织,夜市小摊的烟火气袅袅升起。为守护夜市繁荣,该所实行“一点一策”工作机制,建立街面警务站,强化治安管理职责,用“夜警务”点亮长明灯。辖区长滩村镰刀湾江景如画,让无数游客心驰神往。该所坚持主动作为,紧紧围绕文旅强县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设置旅游警务室,采取“民警+村警”工作模式,同时建立多警种协作的治安勤务联动机制,用心做细旅游警务,全面提升游客体验,让游客感受安全就在身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