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2023年内蒙古进出口总额增幅位居全国第三口岸货运量超一亿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考试 > » 正文

“颜值”与“内涵”并存灵川千年古村“活色生香”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山口村的房屋皆是白墙、青瓦、马头墙的桂北民居风格,每栋楼的外墙侧面,都有一个特殊的“福”字。

  灵川县潭下镇山口村,原名贤宝村,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山口村,位于潭下镇东大门。目前,全村共有108户,395人,村内有耕地600亩,林地200亩,人均收入达2.3万元。山口村有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秀丽的风光和优越的生态,2018年,被列入第三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2021年,成为桂林市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示范村。

  水清澈、绿环绕、路整洁、民居美、民风纯、产业兴……如今,山口村以“新貌”迎新生,人们可以在这“赏青山绿水,寻红色记忆,探古迹文化”,乡村休闲游使古村更“活色生香”。

  从地图上看,山口村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泉南高速,“国道322线”和“灵青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记者从临桂新区出发,约30分钟后,路边一块刻着“山口村”的迎宾大石出现在眼前。村口的一处空地便是停车场,地面上划着规整的停车位,车辆都有序停放着。一侧的绿皮铁棚,是村里的食用菌产业大棚。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参观,在停车场不远处设有宣传橱窗,橱窗里的“山口村导览图”包含有潭下镇和山口村的文字简介,推荐游览路线及沿路景点等内容。一个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底蕴厚重的传统村落仿佛展现在眼前。

  漫步山口村,入目即是风景。清澈透亮、波光粼粼,满是荷叶睡莲的福禄塘,岸边的柳叶随风飘舞,“福禄亭”坐落在旁。碧绿的池水,如明镜般倒映着周围的民居和恬静的村庄。

  一栋栋白墙青瓦马头墙、高矮不一的桂北民居风格楼房,古典雅致。每栋房的外立面上方都有一个深红色的“福”字,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是属于山口村的标志。“山口村是个福地,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是有福之人,现在每天在村里走一走、逛一逛,既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享受。”

  记者看到,“福”字第一笔的一点是一片树叶,代表绿色产业,青山绿水;右侧的一横稍微向上凸起,象征一座山,配合下面的口,代表“山口村”,原本的田字也用龙的图案来代替,寓意龙的传人。

  村里的道路也得到有效规划和建设,每家每户的入户路都做了硬化。空地变成了一个个“微菜园”“微花园”,园里的花果蔬菜装点着村庄,也丰富着村民的生活。村道小巷路面整洁,一草一木皆是景,村民公约涵养文明乡风。设施齐备的村组活动场里,孩子们在嬉戏打闹,老人们在状元亭内避暑乘凉,怡然自得,一派幸福景象。

  “曾经的山口村,无规划,无章法,是典型的‘有新房无新村’的‘空心村’。现在,村民们家中的危房和不符合规划的附房被拆除了,腾出空间后路面打通了,村道更宽阔笔直,村庄的外观和整体造型就比较好看,显得有章法了。”村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今年政府启动乡村风貌改造工程以来,山口村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古香古色的乡村风貌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前景陆续返乡,村民们利用自己闲置的房屋经营起了小卖部和农家乐,为游人提供餐饮服务。

  “潭下有个山口村,环境优美底蕴深;家园媲美百花园,农民咧嘴笑嘻嘻。”这几句顺口溜在坊间口口相传,充分印证了山口村变化带给村民们实打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村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在擦亮古色和红色上下足了功夫,同时注重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是山口的底色,红色是山口的鲜明色,古色则是山口的独特色。

  据了解,一直以来,山口村以食用菌、葡萄和果蔬等绿色种植业为主。近来,村里借着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好时机,将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利用、培育、开发古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借“游”发展,不断拓宽村民的增收路。

  记者来到村后的产业园,一眼望去,产业步道边的百亩果蔬园绿油油的一片。葡萄硕果累累,即将进入收获季,各种蔬菜也在茁壮生长。

  顺着步道一路向前,来到甘棠江边,这里有一条可直通桂林滨江北路的休闲步道。站在观景台上,只见村妇们在岸边洗着衣裳,孩子们在浅水区打水仗,几只鸭子在下游江面上游来游去,各得其乐。

  据工作人员介绍,江上石桥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处渡口,当年桂北游击队在这里以零伤亡的战绩射杀14名抢夺物资回城的敌人。

  绕到葡萄园区的另一头,古老的四方灵泉就出现在眼前。打上一桶灵泉水,到夫妻树下歇歇脚,用竹筒舀上一勺泉水一饮而尽,甘甜冰爽的泉水立即将炎炎夏日带来的灼热一扫而光。

  如今,村里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方灵泉”进行修缮,挖掘三元及第灵泉文化,丰富文化传承,使山口村休闲旅游产业提档升级。除了古文化,山口村的血液中还流淌着红色文化。前些时候,山口村在一名桂北游击队老战士的旧居周边,修建了“桂北游击队岭尾渡歼敌战”红色文化小广场。红色文化元素的加入,让山口村的文化内核更加丰富。

  在发展规划中,古村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农村传统特色,犁、耙、风桶、石磨、蓑衣、斗笠、竹耙、瓢篼……那些散落在记忆中的传统农耕和农村生产生活用具也被扫除了尘埃,摆放在小广场上,使整个村落更有“乡村味道”。

  “福亭映月、灵溪听雨、甘棠漫步、红色岭渡、四方灵泉、百年好合、一眼千年、流水人家”构成的“山口八景”,让古老村落、绿色资源、红色故事在此交相辉映,千年古村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到乡下来,就是想看乡村不同于城市的样子。乡村的朴拙的呈现,与大自然的融合,就是山口村现在的样子:屋后的小花园,村后的果蔬产业园,泥土的芬芳,历史的沧桑感厚重感,让我们忘记城市生活的喧嚣,感受到心灵的回归。”与友人一同前来游玩的市民解先生笑着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