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教育局发布了2024年职业学校招生计划,职业学校(不包括技工学校)各类型招生计划共计32241个,其中“3+4”、五年制高职、三二连读等类型招生计划为15628个,占比达到48.47%,较去年增加约6个百分点。“准大学”招生计划占比近五成,意味着青岛中职学校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办学定位更加鲜明。
2024年青岛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共有32241个,其中“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简称“3+4”本科)招生计划200个,三二连读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招生计划6620个(包括非青岛学校三二连读高职招生计划105个),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8808个(包括非青岛学校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140个、非青岛学校联办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308个),职普融通招生计划3720个(包括270个新型职普融通招生计划),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12893个(包括非青岛学校普通中专招生计划115个)。
各招生类型中,五年制高职为新增招生类型。青岛电子学校、青岛旅游学校、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13所中职学校135个专业点参与招生。学生入校后,连续五年在中职学校就读,达到毕业要求后,由合作高职院校颁发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期间,高职院校全程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并安排教师支教。这增强了中高职不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相比普通的夏季高考或春季高考,“3+4”本科、三二连读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五年制高职等实行的多是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贯通培养,考生升学更加容易、专业更加对口、通道更加顺畅。考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经过一段时间培养,通过相对简单的测试考核,基本就可以转段到本科院校或高职专科院校读大学,拿到本科或专科学历。因此,考生通过以上方式进入中职学校后,基本就是“准大学生”。今年青岛中职学校“准大学”招生计划共有15628个,较去年增加1039个。“准大学”招生计划占比达到中职学校招生计划的48.5%,较去年增加约6个百分点。
教育部针对中职教育存在的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问题,自2022年起着手推动中职教育定位调整,即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同年起,山东的春季高考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报考人员为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普通高中学生仅能报考春季高考中的综合评价招生。中职学校学生通过春季高考升学的压力减轻了很多,升学道路进一步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青岛也作了诸多的探索与尝试,多种方式畅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如在普通高中开设面向春季高考的新型职普融通班,合作的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为应用型高校提供优秀技术技能人才。部分中职学校则专门组建了春季高考班,以更好帮助学生打通升学之路。
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求,目前青岛已逐步构建起“中高本”一体贯通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本科“3+4”贯通培养改革。全市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全部开设五年制贯通培养专业,85%的中职学生通过春季高考、五年制高职、中职与本科高校“3+4”贯通培养等方式进入高校就读。这既适应了广大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需要,也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