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志愿红”安全红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 > » 正文

这个国庆假期一起寻找属于黄山的「红」!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石岗村位于岩寺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地处205国道线上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皖南革命最艰难时期的落脚点。

  1930年8月,黄山市第一个党支部“小练支部”诞生于此。革命的火种以小练为中心,迅速以燎原之势在徽州蔓延开来。在这里发生了震惊皖南的“小练惨案”。然而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并没有吓倒革命者,他们仍旧坚信小练村的燎原之火,终将点燃光明的未来。

  为展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气概,弘扬革命精神。小练革命斗争展示馆,从“寒风凛冽盼春光”、“开辟一方新天地”、“红旗漫卷春风烈”、“血雨腥风浑不怕”、“革命星火永流传”、“浩气长存满乾坤”6个展示篇章,进一步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文化。2021年该村被列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如今,石岗村依托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和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两块“金字招牌”,充分挖掘黄山市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小练惨案”发生地、小练革命烈士墓、小练革命展示馆等红色历史和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的发展,为创建红色美丽村庄搭建了基本构架,促进石岗村更好地发展。

  1935年,狮石创建了下浙皖特委和苏维埃政权,1936年6月,中共狮石村党支部在蝙蝠洞建立,骨干成员有6名,他们白天住在蝙蝠洞,或者上威风岭垒战壕,晚上分别潜入村民家中宣传革命。同年底发展红军100余名,全为当地村民。狮石,也被誉为“百名红军村”,也称“百红村”。

  狮石乡,群山环抱、古树参天,翠竹悠悠。近年来,该乡以徽州天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红色狮石”发展,打造多个红色节点,推出多条红色旅游线路,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有效整合,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狮石革命村史馆 ,坐落于半山腰的老祠堂——树德堂。馆里陈设了当地征集的革命老物件,也挖掘记录了红色狮石的许多历史事件。

  馆藏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保家卫国的艰辛历程。置身于此,仿佛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光荣岁月。

  上丰乡岩源村位于歙县北乡,北部高山地区,与绩溪县、旌德县、太平县交界。当地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小溪流湍流不息,蜿蜒曲折的清澈溪水勾勒出当地壑壁幽深,巉岩石洞的地貌环境。村级道路直达深山,交通便捷。当地百姓淳朴,地理环境极其适合红色革命活动。

  1939年农历12月29日,新四军游击队员王保实等5人来到岩源村的黄柏山、老屋基、道溪一带进行革命活动,随后得到当地村民的鼎力相助,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41年元月,突发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年2月,根据上级的指示,潜伏下来的刘奎等13人来到岩源地区进行革命活动,传播了红色思想、红色精神的星星之火。同年6月,当地人民受到新四军陈毅的指示,组建皖南事变后的第一支武装一一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游击队,通过一系列的开仓分粮、宣传抗日等措施,大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从那时起,岩源一带就成了新四军游击队所开辟的革命根据地。

  为牢记历史,缅怀英烈,歙县人民政府在岩源村建造革命历史陈列馆。如今,岩源村革命历史陈列馆已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石屋坑依山而建,一条山涧顺着山势从村中流过,飞瀑流泉,落英缤纷,古民居层层迭迭,寂静而安然,仿佛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

  这里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转战地,皖浙赣红军独立团的根据地,更是中共皖浙赣省委常驻地,被人们称为“皖南革命摇篮”。

  1936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并常驻石屋坑,在省委的领导下,皖南红军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这里是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活动中心,是坚强跳动的红色心脏。

  石屋坑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如今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黄山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走进革命老区石屋坑,一起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接受红色文化洗礼!重走红军路,看红色展览,吃红军菜,住红色农家乐。

  柯村,地处黟县西北部,是黟县、祁门、石台三县交界处,位于山高林密的清溪河与东坑河交汇的深山盆地,为皖南深山的战略要冲。

  柯村是中国最纯朴的乡村、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十大赏花地之一,更是黄山50万亩油菜花代表地、安徽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首批旅游名村,《柯村风云》拍摄地之一。穿行于水墨画一般的古村落里,感受徽派建筑的古韵和岁月的轻声细语。

  柯村既是景色怡人的美丽乡村,也是红色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斗争时期,这里爆发了声震皖南的柯村暴动,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建立了苏区革命根据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这里休整,革命先驱方志敏曾在这里留下身影和足迹,素有“皖南瑞金”之称。

  柯村内有“皖南苏维埃政府(柯村暴动旧址)”、“方志敏柯村纪念馆”、“红色文化馆”等红色记忆标志,伫立此处仿佛昔日英雄事迹就在眼前。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