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位于祖国中部,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家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足迹遍布荆楚大地,成为最鲜艳的红色印记,他们的英雄故事随着那一件件革命文物珍藏和流传,他们的精神将长存于人民心中,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伟力!
在“七一”建党节即将到来之际,「钟情湖北52周历」第二十四期,与我们一起追寻这些红色足迹,来一场感受伟大革命精神、建党精神的红色旅行吧。
「辛亥革命博物院」,是湖北省、武汉市为进一步整合辛亥首义文化资源、打造辛亥首义文化品牌,于2022年3月在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基础上组建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在由南向北的纪念轴上,造型独特寓意胜利和武汉腾飞的建筑是「辛亥革命博物馆」,馆内主要是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讲述辛亥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
穿过轴线上的走向共和群雕、黄兴拜将台、孙中山铜像,眼前的这栋红色楼房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北馆)」,馆内陈设具有强烈的民国风情。
馆内基本陈列有鄂军都督府复原陈列、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一定不要错过民国第一张布告,这张布告标志着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彻底终结。
长胜街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革命时期,长胜街成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现存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革命遗址20处,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在长胜街,脚下的青石板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一间间的革命遗址仿佛在叙说光阴的故事,人们在此拍照留念,瞻仰着革命先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长胜街上还有红安国家级非遗项目“红安绣活”、省级非遗项目“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风起云涌的革命热潮,还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磨山村因出磨而得名,有着数千年的石艺史,这里祖祖辈辈以石艺立身,精湛地锤凿雕琢之功,制得各种石器,畅销全国,远近闻名。
磨山村是着名的石艺之乡,也是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刘邓大军和李先念部曾在磨山留下光辉足迹,打响了“中原突围”第一枪。
磨山村内有中原突围纪念广场、磨山民俗文化馆、石艺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传承红色基因,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洪湖边观看《洪湖赤卫队》水上实景演出,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回荡在耳边,先辈们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故事犹在眼前,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涌上心头。
走进瞿家湾镇,漫步在斑驳的青石板路,穿过悠长的街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们的热血,每一段墙壁都铭刻着英雄的传说。
老街背后是「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纪念碑以东是一座历史陈列馆,展馆内一幅幅生动的浮雕,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讲述着战争年代,先辈们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故事,革命的种子曾在这片红色的土地得以保存和燃烧,穿越时光,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伟大的革命精神。
依托这里的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军部旧址、湘鄂西潜江县委员会旧址、沔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一批革命旧址以及地方民俗文化,「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正式创立。
宽阔的白色牌坊上写着鲜红的“拖船埠”三个大字。穿过牌坊来到烈士纪念广场,广场前竖立着红色五角星雕塑。透过雕塑,一座高大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耸立着。
紧邻的「熊口农场」,在这里参观农垦小镇,到记忆走廊拍个照,在80年代电影院打卡,再现农垦记忆,重温红色故事,于我们浮躁的城市生活中,抽出一小段时光与历史对话,流入时间的长河,追忆峥嵘岁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