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关于牛牛播放器网友如何看?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国家建造师 > » 正文

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是传言还是实锤?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今年3月初,河南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的货船络绎不绝,船舶上铁矿石被卸下,巨大龙门吊将满载豫货的集装箱整齐码放进河南造的船舱,它们即将踏上“出海”旅程。

  信阳当地物流企业总经理陈磊和这个“家门口”的“出海口”已经合作三年,公司运输成本节省三分之二,“航运现在是周边企业的运输首选。‘河南制造’正通过我们的物流链驶向地球另一端,目前已触达东南亚、欧美等地区,现在我公司98%的货物都从信阳港‘出海’”。

  这里古时“南通余杭,北达涿郡”,千里淮河逶迤东去,造就了信阳淮滨饮马港、固始望岗港、息县闾河口港等沿淮多个内河良港,“中原出海大通道”因此得名。

  根据相关记载,饮马港自古通航,素有“千里淮河第一港”之美誉。这里是淮河航运的起点,中原货物由此通江达海,河南的煤矸石、粮食等从这里出发,在千里航道奔波不息。步入新时代,货量上升,需要更大更多的船,也需要更宽更深的河道,饮马港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需要。

  2022年1月4日,河南省最大的通江达海综合性单体内河港口——信阳港·淮滨中心港一期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四年间,一座现代化港口拔地而起。

  昔日的饮马港旧貌换新颜,如今的淮滨港占地1500亩,坐拥淮河主航道,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守岩向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介绍,目前港口已建成12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1080万吨,与周口中心港并称“河南双雄”,早已成为豫货出海的新门户。

  在2022年以前,他所运营的信阳市淮源供应链物流有限公司,货物的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或公路,“以前的港口码头小,航运耗时长,航线也不多”。淮滨中心港开港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陈磊便立刻洽谈合作,“选择新港口航运,我最看重的是节约成本。同样一批大宗货物到达同一目的地,如果铁路运输成本一吨在300元左右,航运只需要三分之一”。

  “便利”还体现在仓储上,“像我们这种周边工业区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到港区提供的仓储、堆场服务。”陈磊说。

  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操作部副部长刘震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码头上像他这样的一线岗位都有个“严”要求:当天到港的船舶,当天必须完成装卸。

  刘震介绍,截止到目前,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的散货日吞吐量能达到1万吨,集装箱的日吞吐量能达到400T(标准箱)。“一船50个标准箱,我们能做到连卸带装两个半小时完成。”

  和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合作以前,陈磊公司的业务仅在国内发展。“通过新航线,我公司的业务已经触达了东南亚、欧美等地区。”陈磊说。

  3月初,陈磊公司的一批货物在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码头有序装船,再过12天左右,它们就会抵达广西的出海港口。

  刘震今年33岁,自港口建设初期入职,已为码头工作近6个年头,他亲眼见证了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淮滨“南飞雀”。淮河沿岸县城的船厂、码头、铁路间,工人们正在“穿针引线”,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造大船、建大港、修铁路,为5月即将到来的航运旺季“织网”。

  信阳港为何能成为冉冉升起的内河航运“新星”?武守岩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坐稳“豫南第一港”,港口的优势在于和豫东南开发区做好了区货联动,扩大了“朋友圈”。

  不仅如此,信阳市还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河南省“两河两港”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功能提升和临港产业发展,有效打通了连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的“豫货出海”新通道。

  城因水兴,港通天下,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已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公铁水”多式联运的门户枢纽港。武守岩透露,目前正在建设的临港铁路预计2026年年底完工,“建好以后,中国西北地区的货物都将沿航道直达信阳港,港口辐射范围将变得更大。下一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