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湖南省文旅厅官网发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示。经过各市州推荐申报、专家初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工作流程,形成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共326名。现在对推荐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29日—2024年1月17日。
其中文家人上榜共计3人,分别是文麦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文新学(传统美术类)、文焱华(传统技艺类)。
文焱华,1951年出生,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三樟乡人,衡阳市市级(衡东土菜技艺)非遗传承人,荣获湖南省餐饮从业50年终身成就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湘菜烹饪技艺(衡东土菜烹饪技艺),详情参考:文氏美食 衡东土菜技艺非遗传承人文焱华
文新学,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人,原衡东县史志办主任,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衡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衡东县书法家协会会员、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文新学涉足楹联、诗画、剪纸、摄影摄像、土菜文化研究多个领域。他经常深入大桥乡创办剪纸培训班、创作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经他培训的艺人创作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或大赛获奖,为创建大桥剪纸艺术之乡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剪纸(大桥剪纸)。
文麦秋,1963年出生,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人,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尧天坪龙灯)传承人。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起源于华夏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敬仰,千百年来,龙灯一直在常德民间盛行。从明朝开始,尧天坪龙灯传统的“社火”祭祀表演功能与以武术套路为主的“尚武竞技”形式开始相结合,近代再向民间竞技体育转型演变,并自成流派,在湘西北一带广泛流传。历史上尧天坪龙灯与其他各地龙灯表演方式基本相通,夜间表演在龙身内放置蜡烛或油灯发出亮光,同时在前往村寨舞龙时,也有灯火接引,故名“龙灯”。这门老手艺,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传心教,多以家族、宗族内部相传、师徒相授为主,一代代传承下来。文麦秋早年拜师镇里耍龙灯子的好把式文云皆,师徒俩除了走村串户的表演外,还有传承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老手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尧天坪龙灯。尧天坪文氏家族为桃源县木塘坪必发公之支系,第二十八世日乐公迁尧天坪。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知识以及精湛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