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元旦(1月1日)乃至新历年的每一天,都标有相对应的旧历日期;旧历元日(正月初一日)以及旧历年的每一天,也有相对应的新历日期。左玉河先生在《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载《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里说:“民国成立,将传统的阴历改为阳历,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影响甚大。改用阳历是民国革故鼎新、万象更新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标识和体现。但在推行阳历的过程中,阴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民众除民国纪年外对阳历并未完全接受,从而形成了历法上的‘二元社会’:“按照临时大总统令和参议院决议,1912年2月,内务部编撰的新历法颁行全国。这部《中华民国元年新历书》,是以参议院决议四条为原则编撰的,与旧历书相比,其特点有三:我曾见福建闽侯某家的一份民间文件,该文件系为父母寿辰向亲友征求贺诗贺文的启事。文中“本年11月11日(旧历九月二十五日)、8月5日(旧历六月十六日)欣逢家严、慈七十双寿”和“谨择9月27日(旧历八月初十日)”等语就使用了新旧合历。这在当年让受件人确知特定日子的新、旧历日期,也让我于今查考并确知该文件的发表年份是1925年(原文未署发表年份)。
在我国台湾省,阳历的推行和新旧合历的通行,要提早近20年。 1895年,日本侵略者占据台湾后,即将中国的光绪年号改为日本的明治年号,并推行新历、废止旧历。应该说,改用日本年号和废止中国的旧历均属于文化侵略,是政治上的严重问题;推行新历而不通行新旧合历,给台湾人民的农事安排和日常生活造成困难,则是技术上的严重问题。“自台湾割让后,闽人尤有切肤之痛”,当台湾人民苦无新旧合历,福建人民及时编印了“专售台湾”的新旧合历。我曾见1929年泉州继成堂编印的新旧合历《庚午年通书便览》,书之扉页有“专售台湾”字样,书前有“参校门人”400人名录,其中“台湾门人”凡140名。泉州继成堂编印的“专售台湾”的新旧合历,在日据时期的台湾、在台湾的日据时期,历年都是销畅书。
附带言之,在日据时期的台湾户籍誊本上,汪家亲戚、台湾彰化吴家长辈吴凤年、汪攀夫妇的生年分别被登录为日本的“元治元年”(1864年)和“明治元年”(1868年),日本侵略者不但簒改中国的光绪年号,还篡改中国的同治年号,其文化侵略的野蛮程度,此即明证也。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着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着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沉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汪毅夫先生着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