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7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暨中国中亚“黄金30年”交流会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举办。
哈萨克斯坦国务秘书埃尔兰·卡林向活动致贺信,表示十年来,在各方努力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条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合作共赢之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哈萨克斯坦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各国基础建设“硬联通”,推动交通、运输、物流行业产能合作,建成了多条洲际通道,畅达四方。
哈萨克斯坦文化与信息部副部长托尔甘巴耶夫·艾尔达,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副市长叶赛特·拜肯,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上合组织前秘书长、乌兹别克斯坦前外长、太和智库高级学者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李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副总裁时煌军、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单红等来自中国和中亚的各界嘉宾约200人出席活动。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暨中国中亚“黄金30年”交流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举办
中外嘉宾回顾了十年前中国领导人在这里发表重要演讲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情景,盛赞“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惠及世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各国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充满信心。
托尔甘巴耶夫·艾尔达指出,自1992年中哈合作初始至今,两国在经贸、文化、媒体等方面的互通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着重强调两国青年之间的人文交流互鉴,包括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青年理事会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为巩固两国深厚友谊贡献了青春力量。
叶赛特·拜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后的这十年间,我们见证了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发展。孔子学院为哈萨克斯坦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成为推动中哈友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他指出,中哈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力量,希望中哈青年能够继续互学互鉴、共创未来。
曲莹璞表示,十年来,中国日报持续深化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报道,讲好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故事,彰显“一带一路”倡议惠及世界的重大意义,并将继续践行和传播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凝聚国际社会广泛共识。他坚信中哈两国能继续保持发展振兴的良好态势,祝愿中国与中亚各国能在新的“黄金三十年”行稳致远。他呼吁,全球“Z世代”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张霄指出,“一带一路”虽是中国首倡,却重在世界共享,是一条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合作共赢之路。各国应深化合作,把“一带一路”铺得更宽更远。中国是中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将永远秉持睦邻友好,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亚国家内政。哈萨克斯坦是中亚重要大国,与中国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医疗卫生、文教交流等诸多领域紧密合作,双边关系在未来将“更上一层楼”。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表示,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是中亚的繁荣与辉煌之路,让中亚各国从“陆锁国”变为“陆通国”;目前全球已有152个国家与32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他特别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成就:过去人们不抱信心的亚欧列车,如今在班列次数和路线上都稳步提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吉乌铁路。他希望更多青年加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征程,打造属于中国和中亚的“新硅谷”集群。
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赞扬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成就。他强调,“一带一路”规模宏大、极具代表、开放包容,是贸易投资、交通运输、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为应对地缘政治紧张、经济复苏乏力、能源和环境危机加剧等挑战奠定了基础,凝聚了全球力量。这也凸显本次会议具有重要时代意义。他对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的十年表示热切期待,祝愿国际社会迈向和平、和谐、繁荣的未来。
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十年前曾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现场见证那场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她在主旨演讲中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激动万分,并表示很荣幸哈萨克斯坦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地,她坚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惠及全球数十亿人、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正在转化为现实。
李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社会搭建了合作共赢新平台。今天,我们站在最早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地方,更加深刻感受到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时煌军指出,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亦是进博会的使命。进博会源于中国,面向世界。哈萨克斯坦的支持是进博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进博会是哈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金色大门”。欢迎各国走进“金色大门”,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启中国中亚新的“黄金30年”。
单红表示,新征程上,陕西必将以更加坦诚的胸怀、更加主动的姿态,传承弘扬丝路精神,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实效。她诚挚邀请大家有机会能多到中国陕西走走看看,亲身感受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魅力活力,立体感知共建“一带一路”的热情激情。
本次活动由中国日报社联合新华社、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办,21世纪报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太和智库、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联合承办。活动还设置了“中哈友人说”、中哈多项合作成果发布、“一带一路”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圆桌研讨会等环节。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着成就,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
2023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于9月1日至5日举行,始于1924年的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今年迎来了99岁生日。历史上,爱因斯坦曾是该展会的热心观众,许多当年炙手可热的德国电子消费品牌如根德、德律风根也成名于此。
本次发现的角龙类恐龙化石体长约1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化石修复团队负责人、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福成介绍,一般认为角龙类恐龙演化由原始到成熟过程中,头上逐渐出现大型角等头饰,行走方式也从两足转向四足。
本次科学考察是党的二十大后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首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活动,也是我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
北京时间9月7日02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高铁“出海”迎来里程碑时刻!9月7日,随着一列融合印尼本土文化的红色和银色涂装、配有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抽象纹理图案的动车组上线
这项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但是,由于技术上对单原子比特操控能力仍然不足、光晶格相位漂移较大、缺乏多原子纠缠判定的有效方法,进一步连接纠缠对和测控多原子纠缠态遇到了瓶颈问题。
优先推荐包括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6至59月龄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9月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冯湾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第一组500米长的钢轨稳稳落下,渝昆高铁川渝段全面进入铺轨阶段。渝昆高铁是全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之一的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
此次跨洋中脊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作业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执行。
氧28是中子数极多的原子核,它将成为研究超过中子滴线的极限原子核的结构时重要的理论基准,也将有助探索高密度天体中子星的结构。
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创新拓展了卫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攻克了超高层建筑高精度施工难题。
“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对我们企业的科技研发帮助太大了!”日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星火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高书征在今年泰山创业人才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后高兴地说。
作为本届服贸会重要的科技板块,首钢园区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以“数字技术 赋能未来”为主题,布局了通信和数字技术、元宇宙应用两大主题馆。
展望未来,香港特区会继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深圳携手并肩,协同推动合作区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平台。
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7时34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使用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星至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已形成规范化、定量化的空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期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国际值班任务。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邀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相关科学元器件实物和原始资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