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广东历史十大最强台风广东省历史上十大最大台风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国家建造师 > » 正文

她逼死儿媳、害死儿子:这个背着千古骂名的恶婆婆痛失才知悔悟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叙事诗,描写了汉末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不受焦仲卿母亲的喜欢,被赶回娘家。

  刘家人谴刘兰芝改嫁,但刘兰芝与焦仲卿鹣鲽情深。一边是焦仲卿母亲的强势,一边是刘兰芝家人的逼迫,刘兰芝与焦仲卿最后双双殉情,以死表达了对世道的抗议、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一首诗歌千百年来被誉为是歌颂伟大爱情的不朽名篇,但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被迫分开、殉情去体现爱情的坚如磐石,代价未免太过于沉重。

  如果没有焦仲卿母亲的专制、蛮横,焦仲卿与刘兰芝平淡宁静地幸福生活到老、默默无名,要比因为殉情而成为历代爱情佳话的文化象征好得多。

  刘兰芝与焦仲卿母亲之间的矛盾有一个积累、酝酿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婆媳矛盾的三个升级,来看看整个事件的走向。

  《孔雀东南飞》的开头,是刘兰芝私下对丈夫焦仲卿的一对表述:“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杼,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焦仲卿身为府吏,日常忙于公事,夫妻不能常见。刘兰芝独守空房不说,还要起早贪黑劳作,但就是这样任劳任怨,夫家的人还是对她挑剔埋怨,焦家的媳妇太难做。

  听到刘兰芝的话,焦仲卿便转身去找母亲:“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他在问自己的母亲,刘兰芝的言行品德没有偏斜的地方,为什么要对她不好?

  焦仲卿的母亲是这样回答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母的意思是:你老婆太目中无人,竟敢不来巴结讨好我,一举一动都没有顾忌我的存在。秦罗敷乖巧,我替你说媒,你把你老婆赶回去,小心别再留下她。

  这一通丝毫不拖泥带水的说辞,既把不喜欢刘兰芝的原因说了,又顺便把儿子的新妻子定下了,可见焦仲卿母亲对此事已经急不可耐,而且是有心理准备的。

  用文中原话来说,焦仲卿家里可是“大家子”,是世代有身份的人。刘兰芝出嫁后纵然没有奴婢使唤,也绝没有必要去日夜织布以谋生。

  焦仲卿母亲趁着儿子经常不在家,让刘兰芝日夜辛苦劳作,是刻意制造家庭矛盾。刘兰芝越熬不住,矛盾越会被激发出来,到时候,焦仲卿母亲就有了赶走刘兰芝的正当理由。

  这个矛盾是焦母一手策划、酝酿的,她有意地挑起儿子、儿媳两人的情绪,最后矛盾如愿出现,撕开了家中风平浪静的表面关系,也打破家庭地位的尊卑轻重。

  在那个封建年代,儿媳私下对丈夫说起婆婆的“不是”,是一种恶劣、不孝的言行,何况焦母还说刘兰芝“此妇无礼、举动自专由”,条条都符合七出之首。

  儿子为儿媳说话,也让焦母更加原形毕露,以至于“槌床便大怒”,指责儿子怎么敢帮老婆说话,这是不把母亲放在眼里,这是不孝。

  因为焦母的淫威,刘兰芝只得答应焦仲卿先回娘家,焦仲卿答应他日必定还把刘兰芝迎入门。离开之前,刘兰芝先去拜别焦母,焦母仍然“怒不止”。

  焦母居高临下,她赶走刘兰芝,想必刘兰芝一定是精神不振、伤心难过、不成样子的。但刘兰芝一出现,婆媳两人的关系就剑拔弩张起来。

  刘兰芝一早起来梳妆。“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一通打扮,让焦母感觉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刘兰芝被赶走,非但没有状态溃散,而且如此从容淡然、干净精神,焦母对刘兰芝的抵触心理更加大。

  大意是说“我”当初做女儿时,出生在小门户,自小没得到好的教养,愧做你家媳妇,你花了钱娶我进门,我却不能听话好好干活,现在我就回家去,只是婆婆你今后要多劳累了。

  刘兰芝这段话,完全是以退为进,表面上是陈述自己没做好一个儿媳妇,实际上刘兰芝却是在表达自己的不屈服,她没有开口求焦母留下她,反而说走就走,这也让焦母再次感受到了刘兰芝的冒犯。

  刘兰芝在那个时代是一个进步的女性,就算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无情,她也绝不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轻易向不公平低头,这点“叛逆”跟“自我意识”,正是焦母最痛恨刘兰芝的地方。

  刘兰芝归家之后十多天,马上就有县太爷为自己十八九岁“窈窕世无双”的三公子去向刘兰芝提亲,刘兰芝记得自己与焦仲卿的爱情誓言,一口回绝。

  不久,太守让郡丞去刘兰芝家,为自己“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提亲,这一次,刘兰芝的哥哥出面劝说妹妹答应婚事,“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足以容汝身。”

  刘兰芝出生不高,又是被婆家赶出的媳妇,但居然不断有大官慕名求婚,说明刘兰芝长得非常美丽,但她不贪慕权贵,为了焦仲卿,把所有亲事都推开。

  刘兰芝无奈答应,她只是封建社会之中一个弱女子,离了家就无处可去,也没有谋生的可能,焦仲卿又迟迟没有消息来,刘兰芝只能暂时听从母亲、兄长安排。

  婚事传开,焦仲卿急忙告假赶去相见,刘兰芝说道:“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焦仲卿被焦母逼迫,刘兰芝被刘家逼迫,同样是被逼迫,两人已经无路可走,只有黄泉路上相伴,两人已经约好要双双殉情。

  焦仲卿回去,生无可恋,对自己的母亲说道:“今夜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他所说的大风,是这冷酷的世道人心,这种世道人心能够把树木一样挺立的男人都摧残了,能把庭兰一样美丽高洁的女子都践踏了。焦仲卿就要随着刘兰芝去了,要留下焦母一个人在世上孤单。

  到了这个地步,焦母还未同情儿子、儿媳的一片痴心,还在大言不惭地劝说儿子为了刘兰芝去寻死不值得,她甚至说“贵贱情何薄”,你跟你老婆贵贱有别,你是世代大家公子,休了她怎么算是薄情呢?

  焦母没有预见儿子的心意已决,还没有悔悟,仍然想要儿子娶“窈窕艳城郭”的秦罗敷。秦罗敷美名在外,跟儿子才是相配的一对。

  在这最后一段矛盾升级里,虽然没有刘兰芝的出场,但焦母跟刘兰芝之间的矛盾,无疑已经爆发到了不可修复的顶峰。

  儿子居然为了刘兰芝要抛下母亲寻短见,就算答应把刘兰芝再接回来,以后婆媳之间还能过下去吗?既然如此,焦母的态度就是手起刀落,干脆到底,绝不会退步。

  最后,刘兰芝在改嫁之前“揽裙脱丝履、见识匪浅从”,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而焦仲卿知道刘兰芝身亡,他“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去黄泉路上与刘兰芝永远厮守了。

  《孔雀东南飞》的最后写道“两家求合葬”,刘家跟焦家把他们夫妻二人合葬在一起,如果焦母不同意,是合葬不了的。焦母之所以同意,或许是因为后悔了。

  作为同是封建社会里受到束缚的女人,焦母能对女人刘兰芝同样苛刻,作为一个长辈,焦母能对刘兰芝一个后辈这样逼迫,加上不够了解儿子的真正需求,除了时代背景的原因外,也有焦母自身为人的原因。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