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一冶承建的青山区31街坊建设项目经理部获评2025年“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争创成功的背后,是项目团队用汗水浇筑的宜居家园,更是2636户回迁居民对新家的殷切期盼。
青山区31街坊建设项目是武汉市青山区打造“两园三城”五大空间布局功能板块重点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包括11栋16-34层住宅楼、配套幼儿园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中,中国一冶项目团队打造放心民生工程,目前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收尾阶段。
高空俯瞰工地,11栋住宅如春笋般拔地而起。施工中,该项目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大项23子项,优化设计方案,落实绿色环保理念,以“微创新”助力项目降本增效。
项目总工陈洋介绍,项目整体采用外爬架+铝模板+装配式施工工艺,使项目具备了绿色、环保、低碳的特征,一是利于安全,二是材料可反复周转使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在铝模深化设计中,项目部对主体小墙垛、下挂梁和砌体、水电等工序进行了图纸深化、优化工作,并与现场施工深入融合,形成深化图纸。同时将深化设计与安全管理相结合,使栏杆安装与结构施工同步进行,保证了临边作业安全。
装配式深化设计中,通过多专业设计整合,将水、电预埋与迭合板深化设计相结合,结构、水电预埋施工质量一次成优。
利用智慧物料系统的助力,实现了钢筋、混凝土、砌块、PC板等大宗材料全称重过磅模式,帮助项目纠正约2%的材料负偏差,实现了项目物资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
项目组建科技创新小组,进行“高层住宅铝模、装配式及外爬架组合技术的研究”、“高层住宅内、外墙薄抹灰技术的研究”两项研发课题研究应用,形成了3项发明、4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1项企业级工法、1项冶建协QC成果、2篇论文。项目同时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通过迭合板板缝施工处理装置的应用,确保砂浆灌缝密实,避免了砂浆浪费和二次清理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ALC 条板板缝处理装置的应用,让条板板缝施工处理更高效、快捷,保证了装配式施工质量,为后续装饰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该项目正进入装修收尾阶段,外墙真石漆施工完成、住宅户内装修完成、公区装修完成95%、地下室装修完成、车位划线%,项目在施工中严抓建造品质,打造回迁户的放心住房。
中国一冶该项目负责人曾国兵介绍,项目推行样板先行,项目及时完善工序样板与交房样板,积极聆听业主单位的意见,并多次组织回迁业主深入建设现场,收集业主对未来宜居房的意见与展望,积极与设计方沟通,满足业主们的合理诉求,为项目交房验收奠定基础。
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做好材料进场检验、验收工作,提前做好大宗物资及设备采购进场计划。曾国兵说,根据工期要求,项目细化进场时间,建立材料计划、采购、进场机制,以班组为单位实施自检、互检、交叉检查三检制度,着重对混凝土、钢筋、防水材料、PC预制构件进场检验、验收把好质量关。
项目落实“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三个建造核心意识,从项目策划书入手,应用节能节材的新材料、新工艺及降尘降噪环保措施,辅以“BIM 智慧工地系统”应用,以项目数字管理平台数据为基础,使用BIM可视化系统、智慧物料系统、劳务实名制系统、智能特种设备运用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多个模块助力项目智能建造,打造优质住房。
作为重点民生安置工程,项目团队严格参照商品住宅规划建设标准,倾力打造安居精品工程。走进1号楼样板间,墙面平整度误差不超过3毫米,用2米靠尺检查竟难见缝隙。这得益于石膏薄层抹灰技术,工人手持激光标线仪,在墙面投射出纵横交错的网格,抹灰厚度严格控制在5-8毫米,实现墙面零空鼓、零开裂的高标准交付。
此外,外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设计,达到良好的节能、装饰效果;让回迁居民入住后更方便、宜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