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25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通知要求,省级人社部门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动态发布本地城乡社区就业岗位,拓宽基层就业空间。鼓励政府投资的孵化器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入驻门槛,支持自主创业。通知明确,对社会组织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可按规定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执行至2026年12月31日。
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创业状况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与未来,更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紧密相连。《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如一场及时雨,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带来了有力支持和新的希望。
多点发力,构建制度保障体系。这17条举措涵盖了挖掘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强化就业服务保障以及营造就业良好环境等多个关键方面,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支持体系。在挖掘就业岗位上,政策从市场化、基层、公共部门以及创业等多个维度发力。通过综合运用扩岗补助、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同时组织专人对接各类优质企业,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拓展市场化岗位规模,让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岗匹配更加高效。
省级人社部门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动态发布城乡社区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拓宽了基层就业空间,引导他们在基层发光发热,同时统筹推进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并向特定地区倾斜,促进区域人才均衡发展。在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方面,不仅挖掘教育、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岗位资源,还延续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至2026年12月31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稳定的就业选择。
在支持青年自主创业上,政策充分考虑到了创业的各个环节。鼓励政府投资的孵化器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入驻门槛,降低了创业的前期成本;将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纳入重点孵化项目库,提供“一条龙”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支持建设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促进项目孵化落地;加强融资支持,组织“政企银担”交流活动,解决创业资金难题。这些举措环环相扣,为有创业梦想的高校毕业生搭建了坚实的创业平台。
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在全国高校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让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帮助学生优化知识和技能结构。全面推开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开展青年求职能力实训,通过企业参观、跟岗锻炼、课程教学等方式,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让高校毕业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服务保障方面,做实做细高校就业指导帮扶,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办好职业规划大赛,汇集更多岗位资源,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台账。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服务。加大异地求职服务力度,建设青年就业驿站,解决高校毕业生异地求职的后顾之忧。
17条举措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17条举措从实际需求出发,精准施策,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它体现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就业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相信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一定能够在就业创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