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使用全球对流解析模型(全球3公里水平分辨率),基于新一代国产神威超算“神威·海洋之光”构建了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将2021年台风“烟花”120小时轨迹预报误差缩小到100公里内。近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准确预测台风路径对于减轻灾害风险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相关技术进步趋于平缓,引发了关于“台风路径可预测性是否已达到极限”的讨论,该研究的突破则对这一讨论给出了否定答案。
论文表示,全球对流解析模型成功预测了台风“烟花”的路径突变及双重登陆位置,表现优于当前的业务预报。
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可变网格细化策略,通过针对影响台风运动的关键天气系统,在计算需求与精度之间实现了平衡。与全球对流解析模型相比,这种方法在保持相近精度的同时,计算成本降低了90%以上,并扩展应用于历史上其他10个台风事例轨迹预测中,取得显着的改进效果。这些成果标志着台风预测进入新时代,利用对流解析分辨率结合适应性网格细化策略,可以在最小计算负担下提升灾害准备和响应能力。
研究人员介绍,他们计划在不同海域进一步验证其方法,深入理解并改进模型物理机制,从而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使用全球对流解析模型(全球3公里水平分辨率),基于新一代国产神威超算“神威·海洋之光”构建了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将2021年台风“烟花”120小时轨迹预报误差缩小到100公里内。近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准确预测台风路径对于减轻灾害风险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相关技术进步趋于平缓,引发了关于“台风路径可预测性是否已达到极限”的讨论,该研究的突破则对这一讨论给出了否定答案。论文表示,全球对流解析模型成功预测了台风“烟花”的路径突变及双重登陆位置,表现优于当前的业务预报。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可变网格细化策略,通过针对影响台风运动的关键天气系统,在计算需求与精度之间实现了平衡。与全球对流解析模型相比,这种方法在保持相近精度的同时,计算成本降低了90%以上,并扩展应用于历史上其他10个台风事例轨迹预测中,取得显着的改进效果。这些成果标志着台风预测进入新时代,利用对流解析分辨率结合适应性网格细化策略,可以在最小计算负担下提升灾害准备和响应能力。研究人员介绍,他们计划在不同海域进一步验证其方法,深入理解并改进模型物理机制,从而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相关论文信息:(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5-02-26 第4版 综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