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书中有两个人的排名却是在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之前,也许会有很多人疑问,是谁能有如此大的排面居然排在这些战功显赫的元帅大将之前?
周恩来总理不仅在党和国家的革命、政治、经济、外交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
他不仅在军队中享有极高的声望,而且在党和国家的军事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军队方面创下了10个第一,今天就来盘点周总理这些卓越的军事成就。
这件事情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在黄埔军校任教期间,开始接触到军队的政治建设工作,负责起全校的政治教育工作。
周恩来到黄埔军校后,针锋相对地指出政治部在学校内形同虚设,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现状的强烈不满。
鉴于校内的政治部并没有多少实权,对学生们的影响也是微乎极微,周恩来便根据马列主义以及自己留学时期的一些经验,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通过演讲讲学,增设政治课程等形式,加强革命党的主义对学生们的影响,为学校总结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和制度,开创了革命军队建设的基础。
当时的周恩来十分的年轻,只有26岁,之前尚在法国留学,那么如此年轻的周恩来为什么会在当时人才济济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得到时任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认可呢?
考虑到学校政治部的重要性,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与苏联顾问加伦经过商议后决定:从中国共产党中选一位代表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并请中共创始人之一的张申府推荐人选。
早在1920年,张申府参加觉悟社在北京召开的会议时,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中慷慨激昂的发言,给张申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正是因为周恩来卓越的能力,独特的见解与极强的个人魅力,因此在这次推荐政治部主任的人选中,张申府是非常看好周恩来的。
他认为周恩来可以为黄埔军校增添许多的活力与生命力,从而影响到黄埔军校的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成为投身于革命事业,改造旧中国的生力军,这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他对周恩来也有着不错的印象,现在又有张申府的举荐,于是回应道:“周恩来是个人才,我相信他能做好学校的政治教育工作。”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工作了两年,培养了许多军事革命人才,他们后来对我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给中国的革命事业抹下了厚重光彩的一笔。
但是广东境内却不太平,有很多敌对势力意图阻止革命事业的发展,当时不仅有军阀、土匪骚扰粤汉、广九铁路,还有广东商团武装威胁着孙中山及众多革命志士的人身安全。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中共广东区委向孙中山建议,组建一支铁甲化的车队,用来保护孙中山的人身安全以及铁路安全。
其实除了这一目的外,广东区委也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壮大我党在广东地区的实力与影响力。
当时的周恩来十分重视这支铁甲车队的组建,亲自指导组建工作,并且招来了黄埔军校的部分学生作为这支车队的骨干成员,这支铁甲车队的组建事务逐步完善起来。
组建完成的铁甲车队,虽然挂名在大元帅府,但是其一切指挥调度都是由周恩来与陈延年决定,后来在党的领导下,这支铁甲车队成为不断发展壮大的人民军队的源头。
毛主席听说铁甲车队的英勇事迹后,便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对学员们说道:“你们要向铁甲车队英勇斗争的精神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1924年至1927年之间,国民党军队在精神上大体相当与今天的八路军的。”
周恩来在学校强调,军队政治工作人员要严格提升对自我的要求。有着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和坚韧勇敢的态度,还要有着比士兵更加勤奋刻苦的精神,做到言行一致,起到模范作用。
政治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做好思想工作,与士兵的关系保持密切,杜绝在军队中有官僚主义的作风,真正地做到爱兵如子。
也正是在周恩来呕心沥血的教导下,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成长为优秀的军事干部。
其中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革命军事人才,便是在这一时期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了革命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甚至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个人是蔡鸿猷。
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经过考试选拔进入到黄埔军校学习步兵的军事知识,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正是由周恩来担任。
周恩来执教下的黄埔军校,对蔡鸿猷同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逐渐使蔡鸿猷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以一种高风亮节的精神以及对革命事业执着的态度,与军阀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帮助革命政府稳定局面。
但他为了能够全心全意地在革命事业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拒绝了家中的要求,只是在书信中倾诉思乡之情。
不曾想,本来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很多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反动派杀戮,蔡鸿猷也没有幸免于难。
蔡鸿猷被关进监狱后,经过数次严刑拷打,仍然坚贞不屈,不肯出卖党的机密。在1928年英勇就义于广州郊外。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经过蔡鸿猷家人的来信提醒,特意嘱咐当地政府追认蔡鸿猷为革命烈士,他也作为英雄人物被人们纪念景仰。
一大批进步人士在探索和实践拯救旧中国、改造旧中国的道路中,纷纷提出了自己认为有效可行的方案。
在革命中实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很早就被周恩来意识到了,他指出了革命斗争需要有革命军队作为坚强的后盾和有效的工具。
在旅法期间则提出了中国革命需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作为支撑,才能开展下去,才能跟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作斗争,中国才有希望。
他在黄埔军校任教期间,就立志要把培养革命人才作为创建革命军队的基础,军队作为暴力机关,它既可以作为保护领土完整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也可以成为镇压人民、进行残酷统治的工具,所以革命军队必须要接受革命政党的领导,才能够完成革命任务,从而成为一种新型的革命军队。
周恩来对于军队性质的透彻理解,使得他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早早地付出行动,采用暴力对抗的手段,发动了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的革命军队。
他联系了朱德、贺龙等人,积极争取国民革命军中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他还请来了刘伯承也参加这次起义。
刘伯承曾经在四川策划过泸州起义,在武装斗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于是在发动起义的十天前,周恩来紧急邀请刘伯承前来。
虽然刘伯承知道周恩来是有要事找他,但是他定然想不到,周恩来此次,是来邀请他策划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
周恩来见到刘伯承后说道:“伯承兄,今日邀请你前来是有非常紧急的事情,我们已经决定在8月1日凌晨4点发动起义,希望你能前来相助。”
刘伯承听到后虽然有些意外,但是照当时的形势来看,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是在所难免,于是欣然接受了周恩来的邀请。
就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时,中央派张国焘来到了南昌,通知周恩来取消行动,引起了周恩来等人的强烈不满。
就这样,南昌起义如期发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这就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拉开了序幕。
随着北伐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城市武昌被北伐军占领后,上海方面响应北伐军,发生了两次反抗军阀的武装起义。
随后军阀开始大肆捕杀工人,上海民众一度陷入了恐慌,在这种危难的情势下,周恩来与罗亦农等人毅然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斗争。
周恩来、罗亦农、陈独秀与赵世炎等人及时指挥发动上海工人总会罢工,并随即转为武装起义,最终周恩来带领工人们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大半个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
⑦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政治秘密情报活动的发起人,创建了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和中共中央调查部。
一开始,党的领导人并没有认识到开展情报工作的重要性,直到蒋介石发动了背叛革命的军事政变,才给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当头一棒。
于是周恩来便开始负责起早期的情报工作,他认为,情报工作和安全工作在阶级斗争中尤为重要,他设立了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负责对外收集情报和保卫高层领导人员的人身安全。
周恩来面对这种风云变幻的形势,设立了中共中央调查部,并且他又一次指出,收集情报工作是战胜敌人的必备条件。
李克农是周恩来手下一名非常优秀的情报工作人员。张国焘出逃武汉,中央想要劝张国焘重回党内工作。
于是周恩来叫来李克农,说道:“你带人去武汉火车站,接张国焘回来,见到他时要以礼相待,告诉他是周恩来、王明派人来接张副主席的。”
张国焘见到李克农,面上一副慌张的样子,又不得不跟着李克农离开火车站,但是张国焘坚持要在外面居住,李克农不好勉强,只能自己回去报告周恩来。
这是周恩来在军事方面的一个相对独特的贡献,周恩来慧眼识人,心悦诚服地拥戴和接受毛主席的领导。
1929年的秋天,周恩来的一封书信,肯定了毛主席正确的武装割据斗争思想,规定红军由前委指挥,明确表示毛主席仍为前委书记。
之后,毛主席在党内被排挤和打击,逐渐被博古,王明等人架空,失去了军事指挥权,党内“左”倾主义错误开始泛滥,使党的革命事业受到重大打击。
遵义会议召开后,会议上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周恩来竭尽全力支持毛主席在全党的军事领导地位。
毛主席在确立并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周恩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一生的革命伙伴,也影响到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走向。
1947年,西北战事吃紧,时任总参谋长的彭德怀被党中央调到西北,全权指挥西北的军队,主持西北的军政事务。
但当时正是我军由防御转向进攻的关键节点,彭德怀离开中央远在西北,不利于全国军队的高效运转与统一指挥,于是周恩来就被任命代总参谋长,这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代总参谋长。
周恩来当时是中央副主席,又接过这个重任,不可谓不辛苦。但是毛主席却说:“恩来啊,你就辛苦点,我们就要胜利了。”
周恩来在处理中央事务的同时,又能运筹帷幄,处理战事起来得心应手,为解放战争事业呕心沥血。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才辞去这一职务。
所以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宗旨是要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肝脑涂地。以解除人民痛苦,增添人民幸福为目标。
随着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人民军队从此诞生,周恩来最早用实践把军队和人民结合在一起,使革命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迸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周总理在政治、革命、外交等方面颇有建树,在军事方面还有这十大首创军功,有着崇高的军事地位,也就难怪在《中央军事百科全书》收录的36位军事家中,仅排在毛主席之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