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应对与情关键在于解决问题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查询 > » 正文

至真汤显祖至情牡丹亭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新华社南昌11月14日电(记者闵尊涛、袁慧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明代着名戏曲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对爱情的深情赞美,引无数后来人吟唱、追寻。

  今年10月,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在江西抚州再度开幕,海内外众多戏剧领域的专家学者、艺人同好欢聚一堂,在这座“有戏有梦”的城市“遇见汤显祖,寻梦牡丹亭”。

  在汤显祖研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华玮看来,汤显祖的戏曲作品中蕴含的“至情”思想超脱时代,在封建礼教的暗夜中放射出人性解放的光芒,烛照至今。

  1550年,抚河文昌桥东,一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生于江西临川文昌里一户书香门第。他自幼饱读诗书,诗文戏曲俱佳。

  “早年汤显祖信奉学而优之道,常怀经世济民之志。”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介绍说,但他仕途坎坷,第五次会试才中进士。即便这样,汤显祖也不为权贵折节。首辅张居正两次延揽,汤显祖两次拒绝。

  1591年,汤显祖向朝廷上呈着名的《论辅臣科臣疏》,直书万历皇帝二十年朝政之弊。他因言获罪,遭到贬谪。

  仕途不顺,却初心不改。被复用为遂昌县令后,汤显祖在任所倡耕读、重农事、轻刑罚、建书院,遂昌风貌大为改观,百姓安居、民众向学。

  此后,因对黑暗官场失望,汤显祖愤然辞官回乡。官场少了一位怀才不遇的官员,却诞生了一位四海闻名的戏曲大师。

  回临川后,汤显祖兴建“玉茗堂”,开始创作“临川四梦”中的三部——《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将毕生精力投入于“寻梦”之中。

  “情不止于男女之情,更饱含他对女儿的思念之情。”汤显祖研究专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叶长海认为,《牡丹亭》传唱至今,和汤显祖对“情”的细腻把握分不开。

  2016年,抚州召开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以此为契机,抚州在全市中小学推广戏曲广播操,将戏曲科目纳入中小学课程,同时推动戏剧进校园、社区、农村;抚州市创排的乡音版(盱河高腔)《临川四梦》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2017年,乡音版《牡丹亭》走出国门,在欧美多国演出。

  抚州市市长张鸿星介绍,今年4月,海外首座牡丹亭建筑在莎士比亚故乡、英国斯特拉特福镇落成揭牌。9月,同款牡丹亭落户俄罗斯彼尔姆市。未来还会有更多牡丹亭落户海外,带去中华文化之美。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