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钢盔,是集“实力与颜值”于一体,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毕竟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士兵们佩戴的很多现代头盔,依稀都有借鉴M35钢盔外观的设计。所以有句话说得好:“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1935年7月1日在柏林,德国国防军陆军和海军军部正式将一款新型钢盔配发部队。当时给这款新式钢盔命名为“1935式钢盔”,也就是闻名于世的M35钢盔。
整个二战中,M35钢盔都是德军陆海空三军的标准制式钢盔,后来还配发给了希特勒的嫡系部队:武装党卫军。M35钢盔制造工艺出色,士兵佩戴起来很舒服。更重要的是,它的防弹性能在当时各国钢盔中,也是一流的!
在二战结束前,德军总共有几款头盔型号:M35,M38(伞兵),M40以及M42钢盔,但没有哪一款能达到M35这样高的产量和知名度。
另外,细心的二战德国汉斯们,在这款钢盔上面贴的帽徽同样十分讲究:党卫军和国防军有着各种兵种建制,而各个兵种,甚至是各支部队,例如像希特勒旗队,帝国师,骷髅师,维京师等一类的党卫军王牌装甲师,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军徽标志”。
另外他们的这些标志都设计得十分简洁美观,也将M35钢盔的颜值提升了一个档次!到了战争后期,德军还对M35型钢盔进行了“迷彩伪装”。而最常见的伪装方式主要有迷彩涂装、迷彩盔布、网状铁丝和缠绕树叶等式样。
毫不夸张地说,新式M35钢盔不仅很实用舒适,而且“颜值”非常有现代感!另外,由于当时中国和德国正处于双方的合作“蜜月期”,国民政府不仅聘请了大量一战退伍德国军官做军事顾问,而且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也购置了“清一色”的德式军事装备。
至于钢盔方面,那时德国人也比较“厚道”,在M35钢盔刚刚量产之初,前几批便迅速运到了中国。所以,中国军队这批德械师,甚至要比德国本土军队还要更早装备上M35钢盔。
在抗日战争中,他们就是佩戴着这款德国特色钢盔和日寇作战。说起来很多人可能不信,这款M35钢盔最后的参战记录,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南边境反击战”才画上句号。
在GK80钢盔正式大量列装之前,当时我军从库存中不仅拿出了大量旧式钢盔给战士佩戴,除了数量众多的日式30钢盔外,也有少数当年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德式M35钢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