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主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一周年、“提质强企”行动、企业争当标准“领跑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等成发布会关键词。
据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于军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响应,将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与帮扶市场主体纾困工作紧密结合,与10类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一体推进。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在分享近两年来质量技术帮扶的主要经验做法时提到,一是聚焦质量问题较多、质量安全风险高的重点工业产品,破解质量顽疾,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安全阈值。比如,安徽以近5年国家及地方质量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现场检查、风险监测等工作信息为基础,梳理出重点帮扶对象,利用多种手段,问诊企业个性质量问题、把脉行业共性问题。
二是围绕区域质量瓶颈问题,破除质量障碍,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集群化发展。比如,福建帮扶本地电子信息产业解决质量问题近1000项,推动企业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三分之一,成本降低30%以上。
三是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扩大帮扶半径,助力强链、补链、延链,提升行业全链条质量水平。比如,重庆对“美的”供应链企业开展帮扶,助力相关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0%-20%,产品交验合格率由72.4%提升到88.3%。
四是创新技术帮扶方式,探索实践“互联网+质量技术帮扶”模式,切实提升帮扶智慧化水平。比如,湖北试点质量技术帮扶“点单”“派单”模式,助力企业提升工业产值2.7亿元。
王胜利指出,下一步,要推动质量技术帮扶更加规范、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更加科学、推动质量技术帮扶更加精准。探索推进“互联网+帮扶”模式,持续提升质量技术帮扶数字化水平。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团体标准从无到有,数量快速跃升至5万余项。
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发文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企业标准由备案管理改为自我声明公开,公开数量超过271万项,全国200多个城市的5万余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3200余项企业标准成为“领跑者”。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介绍,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就是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评出高水平的企业标准,用高水平的标准来引领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
郭晨光指出,从“领跑”标准到“领跑”产品和服务,再到“领跑”品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通过不断树立行业标杆,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有效推动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开展团体标准组织发展能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团体标准组织发展能力评价工作,建立相关工作机制。
二是研究出台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推动在全国范围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加强政策激励,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
三是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标准水平评估,促进更多企业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
市场监管总局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检验检测等方面持续发力。于军指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显着提升。
通过引导推动各地将提升行动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纾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专项资金支持、金融信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等方面出台了545项激励政策。
建立小微企业精准帮扶名录库,组织认证机构选派资深专家深入小微企业一线把脉问诊,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累计为37个行业的2万余家小微企业实施了精准帮扶。
具体来说,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优化技术评审方式,增加远程评审手段,将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间分别再压缩三分之一,审批时限压缩近50%。
检验检测市场蓬勃发展,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行业营收近8年平均增速13.97%。
市场监管总局还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推出优化车检服务系列举措,每年减免检测费用200多亿元。聚焦产业优化升级需求,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在上海、江苏、重庆等地支持建设15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截至目前,示范区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达1415家,较创建前增加58%;检验检测认证营收达417.82亿元,较创建前增加186.28%;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比例达到14.6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积极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在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规划建设7个国家质检中心,引导相关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其中,企业5282.6万户,个体工商户1.1亿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3.6万户;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907.6万户,同比增长0.71%。
据悉,《条例》实施后,新旧登记制度衔接顺畅、过渡平稳,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进一步释放了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政策信号。编辑:张祉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