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而不是继续在防务方面依赖美国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报名 > » 正文

安徽泗县:“四心四解”探寻“河平经验”背后的善治密码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走进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路口镇河平村,通村道路笔直通畅,两旁绿树成荫,大片的玉米、山芋、草莓大棚,承载着秋后丰硕的希冀。村庄内是一排排白墙黛瓦、徽式风格的小区民房,房前院后点缀着花草树木,巷落里洒满秋天暖阳,显得格外和谐宁静。村部紧邻乡村文化广场,由内到外宽敞明亮,设施齐备,一番焕然一新的景象。很难想象,若干年前村内矛盾纠纷不断,农机农具、私搭乱建堆占道路,村内每到两季轮作时节,就脏乱不堪。

  近年来,泗县大路口镇河平村,在新任包村干部和村党总支书记带领下,积极发挥班子“头雁”作用,牵住化解村内矛盾纠纷的“牛鼻子”,解决由此带来的人心不齐、环境脏乱,发展后劲不足等系列治理问题,想实招、干实事、出实效,以“四心四解”推动河平村实现由“乱”到“治”,矛盾发生率、治安案件率呈连年下降趋势,有效促进乡村和谐、乡风文明和发展振兴,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河平经验”。2023年该村荣获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以往有的干部,不愿意直面群众,有问题只想回避,导致矛盾久拖不决。其实只要真心对待群众反馈问题,愿意和群众谈一谈,建立良好感情基础,不论问题能不能立刻解决,都会降低矛盾激化和信访上行的风险。”包村干部表示。

  过去村内大型农机和农具无序堆放占用道路问题十分严重,影响了群众交通出行和村容面貌,导致投诉纠纷不断,甚至反映到镇里,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成为群众的堵心事。为疏通道路、清理乱象,该村网格员积极走访群众,询问群众意见,最终决定把村内一处闲置荒地开辟成农机集中停放点。在包村干部牵头下,该村“两委”积极协调争取资金,推进项目施工,并安装监控探头,做好安全保障。同时,为了进一步整治村庄环境,该村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乡贤五老、网格志愿者等上门入户做好宣传,指导帮助户下清理房前屋后垃圾,集中清除私搭乱建,引导群众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维持道路畅通。

  该村新任包村干部带领“两委”成员,积极转变工作作风,靠前听取群众意见诉求,从源头处排查化解纠纷。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安排包片干部、小组长深入田间地头,前往各家各户,排查矛盾纠纷,针对农田土地、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等问题焦点、群众关心的群体利益,广泛收集建议诉求,通过面对面、心连心交流,引导群众说心事、解心结。同时,依托村级综治中心,建立网格轮值听事制度,一周七天和节假日,安排专人轮值接待,通过公示墙、微信群,公布网格员负责片区和联系方式,做到二十四小时不停机、服务“不打烊”,让群众有处说事、时刻有人听事、及时帮助解事,能化解的就地化解,不能化解的承诺跟进、反馈回访,确保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对于重难问题,由村党总支书记亲自接访、全程跟进,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村民在清算购房尾款这件事上,并不是直接责任方,甚至是利益受损方,经济利益应当受到保护。”该村乡贤调解员表示。

  此前,承建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包工头为索要10年前的尾欠购房款,将32户村民告上法庭,另有100余户村民面临诉讼风险,大家群情激愤,要联合向原告讨要说法。

  为阻止事件愈演愈烈,包村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及时和村内乡贤调解员一道,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从村民口中得知,原来所谓购房尾款实际为房屋质量保证金,开发商出售房屋以后,个别扫尾工程未能完工,在此情况下就没继续向购房户收取该笔资金,并且近年来有的房屋甚至出现了渗水现象。经过细致了解,村内安排调解员向法庭反映了上述情况,并与原告反复协商,最终让原告方撤回了诉讼请求。

  该村将化解历史遗留下的涉众面广、群众烦心的疑难问题,作为维护稳定的关键,敢于动真碰硬,在过程中通过深入走访群众、了解情况,细致厘清线索、分析问题,联合乡贤、“法律明白人”等基层力量、参与调解,全力化解重大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塑造用心负责、诚恳务实的服务风格,把调处和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息事宁人的效果。

  近年来,该村因工程建设带来的一系列资金性、群体性纠纷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疏通了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让群众满意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有保障。

  “除了解决重点问题,村内易发多发的邻里、土地、家事矛盾也需要关注。解决这类问题,最重要的是公道公正,让群众信服。”该村调委会主任表示。

  该村田邓组田某和小滩组卢某,因为土地边界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双方在田间剑拔弩张,一副谁也不让谁的态势,经附近群众举报,该村调委会主任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到现场进行劝说。据田某反映,卢某自去年就强占自家鱼塘半亩地,并将西侧道路扒成沟渠。为此,调委会主任在附近群众口中确认情况后,对卢某进行了劝说教育,并搬出《治安管理处罚法》,经过协商,卢某主动道歉并作出让步,双方握手言和。

  张圩组张某在农田施药时,不小心喷洒到了临近陈某家的山芋田上,导致山芋死了一片。为此陈某大中午找到张某理论,午后巷口里,一片叫骂声,值班的村后备干部及时上前劝说,最终双方认识到,为这样的小事争执、影响邻里和谐的不当,并互相致歉。

  该村在调解工作中,要求调解人员公道处事,以公正之心处理问题、杜绝偏私,在尊重原本事实、法律依据和公序良俗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群众中树立值得信服、讲理明事的良好形象,有力化解各类乡村琐碎纠纷,通过解纷止争,化解怨气不平、消除社会戾气,塑造和谐安宁社会风貌,增强群众睦邻友好、团结一致的向心力。

  “村里纠纷少了,大家自然把精力放在团结一心谋发展上,解决好群众身边事,关心民生和发展,就是工作重点推进方向。”该村党总支书记表示。该村在治理工作中,聚焦民生实事和产业发展,用暖心服务解民困、聚民心、促振兴。

  “乡村文化广场其实就是一个乡村的地标和名片,文化广场美观大气,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自然就强了。”该村党总支书记表示。

  此前,乡村广场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为了给群众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筑牢文化宣传阵地,该村积极翻修村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重新修缮健身休闲设施,增设灯光亮带和花草绿化带,同时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打造“法治小广场”。占地3000平米的广场,既是乡村小学孩子们课外活动的操场,也是节假日戏曲演出、广场舞等文娱活动的舞台;是传播乡风文明、法治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载体,亦是扮靓村庄现代化颜值,促进美化亮化的风景线。

  作为粮油产区,玉米和小麦一直是该村的主要作物,但产值有限,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展草莓特色种植,不断完善大棚建设的硬件配置和基础设施。为此,包村干部和党总支书记亲自深入田间考察,了解农户诉求,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征求意见,协调群众利益,争取各类资源,为村内草莓大棚新建2条道路、2处农忙生活设施,增挖1.5公里排水沟渠。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实现草莓大棚年增500亩,迈入千亩种植“俱乐部”,通过联农带农,带动200余名村民人均年收益增加1.8万元。

  “不管多好的制度模式都需要人去执行,人就是活的机制,通过班子带头、集中攻坚,化解信访积案,抓好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实现完美‘蝶变’。‘四心四解’是在实干中总结产生,充分彰显了责任担当,这是‘河平善治’背后最核心的经验密码。”大路口镇党委书记杨振洲表示。(徐宝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