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广汽集团(601238)_股票价格_行情_走势图—东方财富网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报名 > » 正文

OK镜OK么?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因能延缓近视发展,成为当前众多家长应对孩子“近视焦虑”的重要选择。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OK镜属于定制化医疗器械,渠道成本较高,导致镜片价格居高不下。

  多名业内专家认为,OK镜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相对稳定可靠,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建议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适当放开验配资质,以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如果两年换一次镜片,到成年需花费近10万元。”2021年2月,南京市民韩女士在身边朋友的建议下,为近视的女儿配了OK镜。一年多下来,加上清洗液等各类护理产品,她已花去近两万元。“价格高,有点吃不消,我一直关注镜片价格,希望能降价。”

  半月谈记者走访南京一家眼科医院,其OK镜验配室墙上张贴的镜片价格表显示,国产、进口镜片价格从6800元到14900元不等。看上去与隐形眼镜相差无几的OK镜片,为何动辄上万?不少家长感到疑惑。

  国内两家生产销售OK镜的厂家——欧普康视爱博医疗2021年年报显示,欧普康视报告期内销量超过63.45万片,平均每片单价1056元;爱博医疗2021年角膜塑形镜(含试戴片)销量为24.76万片,同比增长110.64%,平均每片单价432.15元。

  有业内人士测算,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厂家出厂价与终端销售价差价之高,引发消费者对定价合理性的质疑。

  “验配OK镜是一项医疗行为,技术和服务成本远大于镜片本身。”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李谚说,角膜塑形镜属个性化定制产品,产品成本占比较小,个性定制成本较高。近年来出厂价相对稳定,产品多由渠道商经销,也有直销进入医院,终端有自主定价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蒋沁介绍,国家没有限定OK镜市场价格,医院验配OK镜虽有一定收入,但也承担了后期保养、复查等成本。

  据了解,原始出厂镜片经定制加工后,才是消费者拿到手中的OK镜。当前有定制资质的机构数量较少,由于需求大于供给,竞争不充分,以致OK镜渠道利润远大于生产端利润。

  有眼科专家表示,当前行业的利润来源主要靠一次性的镜片交易,有必要对镜片本身的售价予以压减,同时把戴镜之前的检查和之后复查等费用单列,从而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也让消费者花钱花得更明白。

  多位专家表示,OK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值得肯定。因业界认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晚上佩戴、白天摘镜”的便捷性,OK镜受到不少家长青睐。然而,仍有家长存在“使用OK镜就保险了”“度数不再上涨”,甚至“可以永久脱镜”等认识误区。

  一是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佩戴。受访专家认为,OK镜适合8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下。验配前眼科医生会对孩子进行相应检查,如角膜形态、眼皮张力等,确认眼表条件符合并排除明确禁忌症后才可验配。

  二是不能视其为阻止近视的“神器”。一些家长希望通过佩戴OK镜,让孩子的近视度数不再上升,甚至度数下降到不再近视。蒋沁表示,角膜塑形镜可以延缓近视发展,但不是阻止近视,更非不再近视。

  三是佩戴效果不是百分百有效。“导致近视的因素有遗传、环境、用眼习惯、年龄等多种因素,因此每个人佩戴后效果不同。”南京爱尔眼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桥说。

  2001年,OK镜出现佩戴后眼角膜溃疡引发并发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年,原卫生部出台《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才拥有验配OK镜资质。近期,多名业内人士反映,行业主管部门正在向业内征求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未出现验配资质限定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要求,引发行业热议。

  李谚认为,适当放开验配资质符合分级诊疗的医改方向,有利于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近年来不少院校都开设了眼视光专业,其中一个就业方向即为角膜塑形镜验配师。若适当放开资质限定,会有更多主体参与,利于行业充分竞争和技术水平提升,提高用户享用眼视光服务的便利性,促进行业发展。

  多名眼科专家认为,鉴于OK镜验配需求越来越大,基层诊所软硬件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在划定人员、场地、设备等基本准入门槛前提下,可适当放开验配资质,但需限定于医疗机构,兼顾基层群众需求和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须谨防松绑资质带来的安全风险。蒋沁认为,角膜塑形镜属三类医疗器械,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宜向普通眼镜店放开验配资质,还应限定于医疗机构,验配单位可扩充至基层眼科诊所。同时,地方主管部门可加大异地交叉飞行检查,从制度层面加强放开后的监管力度,减少安全问题发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