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总共出生1723万人,仅山东一省就贡献了174.98万新生儿,全国占比超过10%,整整生出了一个珠海市的人口!
不过,山东人的生娃劲头未能维持多久,从2018年起出生人口就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跌破百万,2022年进一步降至68.22万人。
虽然说人口下降是全国的普遍现象,但是不少发达省市的人口增量还出现了回升,比如和山东同为“四大经济强省”的广东,近年来不仅在大力拼经济,也在大力拼生娃。
截至2023年末,山东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23.62%。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山东的老龄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要知道,在我国GDP排名前四位的省份中,唯有山东的人口为净流出。通过对比山东和浙江的常住人口数量曲线,我们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山东的人口压力。
经过山东地狱级难度模式高考历炼过的好苗子,长大后都跑去给北上广打工了?这绝对是山东发展的大问题。
省与省之间的竞争无非就是人才和资源的竞争。作为北方第一经济大省、中国第三经济大省、中国自然条件最好的省份,如今却出现了日益严峻的人口问题,山东线
说到底,山东人口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产业结构的问题。工业是山东省最大的王牌。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山东省一直以其坚实的工业基础和大量的国有企业而着称,长期位于全国工业排行的前列,这也是山东过去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2022年,山东省工业增加值为28297亿,而广东达到47356.9亿、江苏为47688.4亿,而浙江则是在这一领域超越了山东,工业增加值达到了28649.9亿。
这类传统行业,不仅增速慢、能耗还高。山东能耗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前列,能源消耗占全国的9%,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10.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全国第一。
而反观江苏、广东、浙江的主导产业,却是动能强劲的新经济产业。以浙江为例,“新经济”成色显着。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预计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8.3%。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9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3个百分点。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四大经济强省之中,江苏有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广东有7个,浙江有4个,而山东省只有3个。
总书记已经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立足自身实际,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山东未来发展,除了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之外,还要加快促进这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些产业改造提升后将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有多快”的问题。
要知道,山东过去可是我国的“经济第一大省”。1982年、1984年、1985年山东GDP全国第一,只是后来被广东、江苏超越。
20年前,也就是2004年,广东、江苏分别为18658.3亿、14823.1亿,而山东的GDP为13308.1万亿,前两大省份分别是山东的140%、111%。20年之后的2023年,山东省的GDP为92069亿,而广东、江苏的GDP分别为135673亿、128222.16亿,分别是山东的147%、139%,差距在逐渐拉大,而“追兵”浙江的GDP为82553亿,增速还在加快。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有句话很经典地总结了山东的困境——我们陷入了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
山东被称为是“缩小版的中国”,意指山东自然条件好、产业结构完整,且山东地图和中国地图很像。但与此同时,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在山东发展中鲜明体现。
第二,中国GDP总量全球第二,山东GDP总量全国第三。GDP总量高,但人均GDP低、人均收入低,再加上各地区间、城乡间具有显着发展差距,所以尽管经济总量高,但仍然让人感觉很“穷”。第三,地方经济发展最可怕的除了人口老化、产业老化,更重要的在于思想老化。坊间有句戏言,“山东人的骄傲,就是拥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山东出了名的爱考公、官本位情结浓重,但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经济、创新经济的活力。
第四,中国人在世界上以勤劳着称,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中低端制造产业,全世界都在用中国的高性价比商品。山东人民也是勤劳务实,就连种蔬菜这种辛苦又麻烦的产业,山东人都能把它做成全国性的产业。除了农业之外还有能源、矿产型产业也是如此。不过,干的活虽苦虽累,但远不如南方的互联网、高技术、金融这些新产业赚钱多。
有网友说,山东是各省份的“老大哥”,因为它抗下了最重的担子,过着最朴实的生活,然后默默地照顾身后的广大同胞。
说了这么多,咱们也是希望山东能用好基础、把握机遇,在解决问题中加快发展,未来能够越来越好!各位朋友们,你对山东有什么看法呢?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