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文的初心很简单,海军节当天写航母的文章小小的爆了一下,于是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留言,这情况就类似于2018年赤剑帮沉飞,帮中型机帮FC-31说话一样,文末留言是密密麻麻了,但是能上点水平的却很少,所以赤剑按照惯例并没有都放出来。
写这文其实就是回应一些“13万吨”甚至是“15万吨”航空母舰的神论,想通过这篇文章让读者朋友们,以后别在文末留什么“13万吨航母如何如何,什么时候出现”,“15万吨航母又如何如何的”,现在可以肯定的和大家说,最起码在15年内,属于我们的13万吨级的传统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大家看不到,15年以后,大家看到13万吨级的传统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希望都极其渺茫,更何况神论中的神论,15万吨级的航空母舰。
4年后,也就是2027年(建军百年),按照赤剑以前说过的大致每2.5~3年大伙能看到一艘新航母的频率,大家能看到16.17.18舰的在役,18号的姐妹舰19号航母此时应该也即将投入服役或形成可观战斗力。
4年后的8月1日前后,具体是19舰服役,或者是官宣19舰形成战斗力里面有一定的变数,但是大致不变的是,大家能在这段时间里看到20舰的身影,具体是20舰在船台开始建造,还是测试中,目前尚无法确定,但是我们朝着核动力,吨位10万吨级(正负误差4000吨)的超级航母挺进是必然的事。
现在是2023年,4年后,大家能看到19舰,甚至能看到20舰的倩影,结合刚才说的(往期也有说过)每2.5~3年大伙能看到一艘新航母的频率,2027年到2038年的11年间,大家应该能初步看到20舰家族原计划内几艘姐妹舰,也即,如果老计划一点不发生变化,大伙在2038年(也即15年后)压根不会看到所谓的13万吨级航母,更何论更夸大的15万吨级了。
我们在2038年间,挺大的概率会形成4艘常规动力+4艘核动力航母的格局,其中常规动力应该是2个型别,分别以“山东”号滑跃起飞,“福建”号电磁弹射起飞为代表,核动力航母应该是1型,以20舰为代表,在2038年这个时间段,核动力航母这块大伙“坐三望四”没多大问题。
我们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终于开始在航母数量和质量上,和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基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传统意义上的短板基本已经没有了,这件事值得庆贺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