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时我很无语,心想这是鼓吹什么封建迷信吗?怎么孩子成绩优秀还能跟香火联系起来?后来结合中国的生育现状一想,这话还真有几分道理。
就我身边认识的高级知识分子夫妇里,选择丁克或者只生一个孩子的非常多,反而小时候学习不怎么样的大多会生二胎三胎,若说这两者完全没联系我是不信的。那么,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是如何解释的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文化素养方面一样如此。成绩优秀的孩子大多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眼光不会局限于国内,在娱乐选择上大多选择国外的电影或电视剧,从中吸收各国的文化精华,并从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中国文化强调“家族兴衰”,但西方文化可不同,他们更重视个人主义。丁克文化就诞生于西方,它存在并发展了多年,已经有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理论。孩子们很容易被影响,以至于否决了多年来的传统,尤其看多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更倾向于轻松的生活方式,于是就选择了不生孩子或少生孩子。
对于高级知识分子来说,家族兴衰只属于2%的精英阶层,与自己无关,更不打算“自己栽树、后人乘凉”,一旦孩子阻碍了他们的道路,就会被毫不犹豫的放弃。比起光宗耀祖、绵延子嗣,他们更重视自我价值,追求个人生活质量,认为孩子是负担,不愿为孩子牺牲。
说难听点,就是缺乏牺牲奉献精神,不愿意也不打算为孩子付出所有。因此,他们最多只要一个孩子,或者干脆“断香火”,以便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说一个广告牌砸下来拍死五个人,三个都是本科生。这话虽然夸张,但也说明了本科学历已经不值钱。成绩好的孩子起码硕士起步,若选择深造,等到毕业工作时,年龄往往已迈入三十大关。
这个年龄在北上广深还好,但若在二三线城市,就成了婚嫁的劣势。而且,学历过高也会在相亲市场上被排挤,尤其是女性。我的一位老同学就是如此,相亲时只说自己是硕士,唯恐“女博士”三个字刺伤了相亲对象的眼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