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坚持将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性抓手,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持续发力,充分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这里是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我身边的这套设备就是企业最新发布的双束电镜,通俗地说就像一台超级多功能显微镜,能给比一根头发丝直径还要细一万倍的物体,一边做扫描“检查”,一边进行切割或改造,可以广泛应用在纳米级的分析和加工领域。
包括这款仪器在内,今年以来,国仪量子已有多款产品申报了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带来超亿元的营业收入。而之所以能成功研发出全球率先商用的量子精密测量设备,离不开省市政府多年来给予他们全方位的研发支持,同时通过“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协助企业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加速优化产品结构。
量子产业应该说是一个高技术门槛,投入周期又非常长,但是未来的应用非常广泛的行业,合肥的环境也是比较好的,能够支持我们持续地研发,目前我们在国内已经打开了局面,现在也在走向海外。
今年以来,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像国仪量子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迎难而上,用前沿技术和产品不断夯实发展优势,得益于全省在科技创新赛道上的提前布局。今年,安徽不仅在全国首创将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纳入季度“赛马”,激励各地和企业,高校院所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同时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利用投资基金的扶持作用,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集成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省雏鹰计划专项基金等4支基金已组建完毕并正式运营。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到延链补链强链,在量子、在可控核聚变以及空天信息等产业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布局,以母基金作为平台,带动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在合肥落地。
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成绩尤为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亮点纷呈。由省里精心打造的创新创业品牌“双创汇”系列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39场主题活动,覆盖全省16个市。前不久,“双创汇”安徽科技大市场高价值专利竞价会在安徽创新馆举办,活动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地区,共征集到420个项目。
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天天线多个成果产业化项目,在科技大市场的平台汇聚,累计促进了150多个团队在安徽转化落地。
今年以来,安徽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研发投入强度达2.56%,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4%),居全国第7,总量和强度在全国位次实现“双进位”,创历史最好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分别达1.85万家、2.43万家,增速21.5%、74.1%,新增上市科技企业2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六。
认真学习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把在全国创新格局中勇当第一方阵作为重要内容,抓一批重大的科技攻关,抓好企业的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高水平的创新型省份助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