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太空牛仔动画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考试 > » 正文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上)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鄂豫皖根据地最辉煌的时期就是第三次反“围剿”时期。根据国民党部队对鄂豫皖根据地围而不剿的态势,红四方面军审时度势,主动发起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次重大战役,这四次战役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在皖西根据地,国民党部队配置有岳盛瑄第46师、阮肇昌第55师、李松山第57师、厉式鼎第7师等四个师;在鄂东地区配置有夏斗寅第13师、彭振山第30师、张印相第31师、葛云龙第33师、尚之楚第44师、徐源泉第48师、赵冠英第69师等七个师;在豫东配置汤恩伯第2师、曾万钟第12师、戴民权第45师、陈耀汉第58师等四个师,还将张钫第24路军集结于信阳一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还把其嫡系徐庭瑶部第4师、俞济时部南京警卫师调到武汉地区,参加“围剿”。

  此次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布署,蒋介石采取了一些新的策略。在军事上力求进攻,消耗红军主力,绝对禁止军事应付而处于被动地位,用长追、驻剿、堵击、出动预备队等战术“围剿”;在经济上,严禁白区与赤区的贸易往来,加紧实行经济封锁政策,破坏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和经济生活;在政治上制造反革命舆论,惑乱苏区民心,并在赤区和白区边界尽量组织地主武装,勾结苏区地主富农以及一切反动派势力,实行内外夹攻的策略,对根据地实行烧、杀、抢、掠。

  但是,由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三省,而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国民党当局内部的予盾日益激化,将介石被迫于1931年12月15月下台。国民政府也于1932年1月30日仓皇宣布迁都洛阳。危机四伏的国民党当局,虽然对鄂豫皖根据地作了第三次“围剿”的准备,但力不从心,无法立即实施,形成了对鄂豫皖根据地“围而不剿”的局面。

  1931年5月,根据中央决定,中共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张国焘任鄂豫皖分局书记兼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1年11月7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在七里坪西边的河滩上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4周年。在这次集会上,正式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下辖红4军和红25军,共两万多人。由徐向前担任方面军总指挥,陈昌浩担任政治委员,刘士奇担任政治部主任。

  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决定以红第11师、红第12师和红第10师第30团等共8个团发起黄安战役。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面对大军压境,态度明确。红军要进攻敌人,从根本上不让国民党的第三次“包围会剿”计划能够实现。要在敌人布置未妥的时候,就把第三次“围剿”打破,然后乘胜追击前进,求得更大的胜利。

  黄安,即今红安。黄安城是国民党军伸入鄂豫皖苏区西南部一个比较突出的据点,由国民党军赵冠英部第69师据守。赵冠英部师部及第206旅驻扎在黄安城内,第207旅及配属该师的第30师1个团驻守在城外。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以红11师、红12师及红10师1个团和黄安独立团共8个团的兵力,发起黄安战役。这次战役采取长期围困,逐步削弱敌人,创造条件,待机攻城的策略,实施“围点打援”。

  战役第一阶段——扫清外围:1931年11月10日至20日,十天左右的时间,红军扫清了黄安县城外围据点,切断了城内与城外国民党军队之间的联系。

  战役第二阶段——围点打援:11月21日至12月20日,约30天的时间,连续击溃城内赵冠英部守军反击的同时,还阻击来自鄂东方向敌彭振山部第30师和葛云龙部第33师的增援。

  1931年冬天的黄安城里,面对红军一个多月的围困,国民党军第69师师长赵冠英急切地等待着救援。

  赵冠英急切盼来的是一架飞机,这架飞机机身上郝然写着“列宁号”字样,只见飞机俯冲过来,扔下两个黑乎乎的东西,紧接着是雪片似的传单,还没等国民党守军反应过来,地面就传来巨大的爆炸声,硝烟带着泥土腾空而起。

  1930年2月16日,由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龙文光驾驶一架“柯塞式”飞机,由汉口飞往河南开封,执行通信任务,在燃料耗尽的情况下,迫降在鄂豫皖边区的宣化店。在边区领导人徐向前的动员下,龙文光也参加了红军,并担任了红军第一任飞行员。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新集,位于商城与光山之间。新集,即今新县,属河南信阳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当年,这架被红军缴获的国民党战机,被根据地军民用人力运抵这里。这架缴获来的飞机,正式更名为列宁号。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并在随后的1931年底的黄安战役中立下战功。1932年9月,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西辙,“列宁”号飞机拆散,埋入大别山中。

  当天夜里,也就是12月23日夜里,红四方面军八个团对黄安城发起总攻,于当夜突破城垣,冲进城内。敌赵冠英部守军在突围中被红军全歼于城郊,敌第69师师长赵冠英被俘。是役共歼国民党军约1.5万人,其中生俘近万,缴获长短枪7000多支,迫击炮十余门,电台一部。

  这次战役,从1931年11月10开始,至1931年12月23日结束,历时43天时间,黄安战役胜利结束,取得巨大战绩。

  黄安战役是红四方面军成立以来,发动的第一场战役。成功地拔掉了敌人楔入鄂豫皖根据地的钉子,使黄安、麻城、孝感等县苏区连成一片,根据地更加巩固。同时,也使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围剿”,未及开始,即宣告破产。

  红安战役的巨大胜利,大大激励了鄂豫皖根据地军民的斗志。红安战役胜利后,1932年1月13日,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10师、红11师、12师向北开进,同时令位于皖西的红25军第73师西进,开始实施商城和潢川战役。寻找机会,歼灭豫东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向北发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力经过短时期的休整,徐向前即率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

  这个时候,国民党军沿潢川、商城公路一线师,共三个师又一个旅的兵力,南与控制商城南部、麻城东北部的国民党地方武装相接,使鄂豫皖苏区的皖西地区与鄂豫边地区被国民党军所分割。

  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集中 4个师的主力,首先围歼位于商潢公路沿线传流店、杜傅店、江家集诸地的敌人,然后等待时机夺取商城,打破敌人的分割。

  1932年 1月22日,红军攻占潢川城南之北的亚港。在红军实施分割包围时,汤恩伯部第2师、曾万钟部第12师、独立旅及陈耀汉部58师等驻守在豫东各地国民党军三个师又一个旅惧怕被歼,迅速缩回潢川。

  红四方面军遂以一部兵力围逼商城,商城守敌是陈耀汉部第58师。红军大部主力隐蔽集结于商城至潢川公路两侧,待机歼灭潢川来的援兵。1月31日,国民党军三个师又一个旅,由潢川分两路向商城增援。红四方面军主力以正面阻击和两翼迂回相结合的战术,战至2月2日将潢川来援之敌全部击溃,直逼潢川近郊。据守商城之敌陈耀汉部第58师待援无望,只得弃城向南逃到麻城。商城和潢川战役历时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自1932年1月19日开始,至2月9日,前后历时20多天,解放了商潢公路沿线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5000余人,使皖西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请看下篇:鄂豫皖根据地第三反“围剿”(下)。鄂豫皖根据地的巅峰之战,四十八战役——苏家埠大捷,迎来根据地的鼎盛时期。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