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太空牛仔动画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考试 > » 正文

路人走多了就是主流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读中小学时赶上了火红的年代,鲁迅的作品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多的读物之一,几十年过去了,所读内容记忆犹新,还是童子功厉害!

  少年读鲁迅《故乡》没有什么感觉,也无法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乡情,特别是作者的文章缺乏朗朗上口,唯一记住的是文章结尾那段最顺嘴的话:“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随着年龄的增加,环境的改变,人生的跌宕,阅历的丰富,慢慢体会到这段线年代的约克大学,车站与教学楼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师生们总是避开马路 ,穿过草地小树林来往于二者之间,虽然校方试图约束人们走马路,但效果不佳,最后师生们活生生趟出一条路,而若干年后,校方只好沿着师生们的脚印修建了一条小路,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小路上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已经成为一条大道。这段人生中的小插曲验证了鲁迅的话,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中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力量。

  早些年校外教培产业如火如荼,其规模甚至超越了在校教育。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家长们不想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但可惜的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以及相机构并没有给出人生起跑线的定义 ,说白了没有人明确的指出几岁是人生的起跑线,家长们为了避免孩子们错过人生的起跑线,争相恐后地将孩子早早送进了教培机构,出现了课外教培从中学推到小学,小学推到学前,学前推到胎教……。慢慢的形成了一种趋势,孩子教育早龄化,而家长们并且愿意为此支付费用,一旦合理的利润空间出现,资本就会跟进,并且推波助澜,至此庞大的教培产业链形成。

  这两年实行了“双减”,既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相关单位和机构颁布的各项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形式上看大街小巷的教培班不见了,大型补习公司灰飞烟灭,但只要现行的高考制度依然存在,家长们有关孩子起跑线的担忧和终点线的忧虑就不会消失。而只要忧虑担忧还存在,对课外补习就有需求,教培机构就会有生存的理由和空间。教培这条路是无数家长们趟出来的,受堵是暂时的,但迟早还会出现,因为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会前仆后继走这条,除非高考或者选拔人才之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最近温铁军的人民经济论遭到了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抨击,其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次提出市场中存在一只“无形的手”(invisiblehand),用他话来说:“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亚当·斯密讲的无形的手就是当年学校师生们为了追求个人的便捷和效率用自己的脚走出的那条小路,就是家长的心中的起跑线而促成的教培产业。

  当然,不是所有的路是由人们趟出来的,有些是有计划建造出来的,因此商业社会是多元化的,谁是主流?路人走多了就是主流,没什么好争辩的。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