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8月24日,永顺县公安局共立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9起,其中灵溪镇7起,芙蓉镇1起,石堤镇1起,损失总金额共计58.54万余元。经查,其中8名受害人未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另外1名受害人虽已下载app但未开通来电预警功能。下载APP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能有效防止被诈骗。
线月以来,“WTAM”公司通过发展线下会员,让其寻找合适的老年人作为目标,发展为新“会员”。给她们介绍“WTAM”公司情况,宣称该公司总部在香港,主要从事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拓展业务是“WTAM”投资理财项目,包括各种金额的投资包。为了吸引群众前来投资,该公司工作人员从熟人入手,通过“WT畅聊”APP,大肆宣传公司实力,并以“成功”案例保证绝不亏本,多投多赚。这些看似稳赚不赔的买卖背后,实则是一个巨大的非法集资“黑洞”。内部人员通过一对一指导新加入的“会员”选择投资理财项目,同时鼓励“会员”拉人赚取佣金,放长线钓大鱼,以此吸引更多人投资。已有多名受害人被骗,共计被诈骗54.22万余元。
投资理财平台,再引导下载app,并声称有专业人士指导,不仅可以保本,还能够赚取超高利息。老人们一开始只是投点小钱,发现确实如宣传的那样,赚到了高额利息,于是放开手脚往里投钱,一起在平台上投资。结果,没多久,平台打不开了,钱也取不出来了,所公布的联系方式也找不到人了。老人们本是想赚点小钱,却让辛辛苦苦攒的积蓄打了水漂。
1、广大老年人切记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端正理财观念,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多留意反诈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有效识骗防骗。
2、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容易挣钱的“好项目”,要及时与家里人、身边的年轻人商量,或拨打110进行甄别,也可以到小区附近的警务室向社区民警反映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
3、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者就近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尽量把诈骗分子发放的宣传单、语音视频、小册子及相关实物提供给公安机关,协助公安机关破案,及早追回被骗钱财。
线日,受害人肖某在某平台上看到可以领免费游戏皮肤,好奇的肖某便添加了对方预留的QQ群号进行联系。随后,肖某在此QQ群中,按群主的要求操作自己奶奶的微信账号。这时,群主给肖某发来一个二维码,告诉肖某只有扫描二维码才可领取免费皮肤,肖某便使用奶奶的微信扫描这个二维码,并填写了相关信息。当点击确认领取后,网页忽然显示微信被冻结,肖某便联系群主,对方告诉她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微信被冻结,现需要进行解冻程序。说罢,便推送一个解除冻结的工作人员’。对方以解冻程序需要通过转账证明微信是本人使用,并承诺该程序只收取少量解冻费用,其余金额如数退还。肖某便开启视频聊天,在对方引导下下载了“云闪付”,并向对方提供的“云闪付”帐户转账12991元。随即对方就没了消息,而所谓的免费的游戏皮肤也未得到,直到被该受害人爷爷发现,遂报警。共计被诈骗12991元。
在此类案件中, 诈骗分子通过游戏平台、微信、抖音、QQ等社交软件发布虚假免费送游戏皮肤的广告或找内部玩家为由,实现广撒网,吸引受害人上当。主要选定的目标是爱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欠缺社会经验,又想要免费皮肤等福利的心理,引诱加为好友。 诈骗分子利用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信任,让未成年人用父母的手机,恐吓其手机被冻结,需转钱才可解冻账号,受害人在诈骗分子视频指引下连续给对方账户转钱。诈骗分子利用孩子胆小怕事的心理,以孩子怕父母责罚为由,诱导孩子消除聊天记录,销毁证据。
1、家长应告诉孩子,在网上要对“免费升级”、“低价礼物”等信息进行仔细甄别,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及金钱意识教育,让孩子明白不要轻易与陌生人进行钱款交易。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提倡健康上网,提高孩子防骗能力,避免孩子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2、在设置手机支付密码时,尽量不要与手机锁屏密码一致,也尽量不要使用免密支付功能,从根源上切断钱款流失的可能性。如孩子确实有账户充值、装备购买等需求,在家人同意并认为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由家人代为操作,不要让孩子自行操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