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都过得平平淡淡的,只希望最后活得更有意义一些,能够帮助到其他人,那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在她彻底陷入昏迷前的最后一次查房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肿瘤科医生韩雪再次上前询问,是否仍坚持捐献角膜和遗体的决定。她笃定地回答说,这是我唯一的心愿了。
她叫朱银萍,父母是义乌人,从小在江西出生长大,后嫁回义乌,成为一名佛堂媳妇。相夫教子、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几乎就是她这平凡一生的写照。
她捐献的一对眼角膜,将会帮助2-4名角膜病变致盲的患者重见光明。她捐献的遗体送往医学院,将会成为莘莘医学子的“无言良师”。
当天上午8:30,朱银萍的丈夫、儿子和肿瘤科的医生、护士们,为她举办了一个简短肃穆的遗体告别仪式。
“朱银萍用生命最后的光,照亮他人的生命,照亮医学研究前进的道路,为我们带来了心灵的洗礼……”大家郑重地鞠躬道别,献上一枝枝白色菊花表达深深的敬意。
2021年3月,朱银萍被诊断为肝肾双原发癌伴转移,且均为晚期肿瘤,恶性程度高。但经历了长达一年半的抗癌治疗,最终抵不过病情的恶化。
今年5月,朱银萍早早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她选择了她认为最有意义的方式,把离开后的自己献给这个美丽的世界。
在丈夫金师傅的眼里,妻子是最善良的人,更是街坊邻里公认的“孝顺儿媳”。她照顾年迈中风瘫痪的公公十余年,一日三餐都细心呵护,每天扛着老人进行康复锻炼,从不间断。
在肿瘤科韩雪医师眼中,朱银萍永远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医患关系如沐春风。她总是说:“我相信你们”、“非常感谢”、“没事,我也没那么疼”……
9月16日,朱银萍进入了昏迷状态,想起她之前的嘱托,“这次我可能回不来了,你一定要帮我完成愿望”,当天张莹特意来到床边告诉她不用担心疫情影响,已经跟浙江省红十字会确认过了,一切流程都没有问题。“告诉她最后的心愿我们肯定帮助她完成,当时我看到昏迷中的她睁了睁眼,我想她是应该听到了吧。”那一瞬间,张莹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每次大家问她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想活得有意义一点”是她唯一的答案。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妇女,让所有医护人员肃然起敬。她的内心如此通透和纯净,面对死亡,又是如此平静和洒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