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斗,初心如磐。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人社系统优质服务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首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历下区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稳就业、强保障、聚人才、防风险上久久为功,在各个领域屡摘硕果,用十载砥砺奋进彰显了“人社担当”。
改善民生,未有穷期。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历下区人社局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高质量党建赋能事业发展,在新征程上铆足劲、努力拼,开新局、出新彩,助力全面开创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是稳住最大的民生。历下区人社局以落实政策稳定就业、强化援助兜底就业、优化培训促进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为着力点,实现就业创业数质齐升。
十年来,历下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过54万人,积极构建“政策支撑+创业引领+培训提升+服务助推”多元工作格局,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8%下降到0.69%,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43亿元;落实稳岗返还、失业补助扩面保障等助企纾困政策,4.94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举办“招聘夜市”“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等招聘活动,疫情发生以来,举办“直播带岗”等网络招聘会70场,为2497家企业发布7.9万个岗位,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主体,新就业形态稳健成长。
为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历下区连续举办九届“魅力历下 创业沃土”创业大赛系列活动,为6701名创业者发放担保贷款9.2亿元。“希望怀揣梦想的有志之士到历下来,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厚。”高健多次担任创业大赛的评委,他看到了众多参赛项目在历下落地并开花结果。历下区人社局着力为众多有意愿、有梦想、有能力的创业者搭平台、优服务,2013年与山东财经大学合作建设了历下区山财大大学生创业园,先后为近300家企业提供了创业发展优质服务。
社会保障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历下区人社局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兜”起各类人群生活的底线年,历下区在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全民覆盖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代缴金额,将全区低保、残疾人员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连续十年在全市代缴金额最高。随着参保扩面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7万人。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2012年的60元/月增至170元/月,增幅超过180%;10次调整提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费增长超过一倍;2018年以来,落实被征地社保补助资金1.36亿元,有效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在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不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效率,推动“退休养老”一件事集成服务。疫情发生以来,精简了90%的社会保险业务申报材料,进一步打通服务堵点、畅通服务流程。推行“一网通办”,持续推广线上受理、全程网办,实现了从“纸上办”到“掌上办”的跨越。
人才是一座城市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历下区人社局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积极构建吸引培育各类人才有效机制,以集聚更多人才资源和高端产业,助力历下在强省会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在人才引育留用上下功夫,“5150”引才倍增计划、泉城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集聚计划等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十年来,为辖区企业引进近万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截至2021年底,全区人才队伍总量达56.8万,占全市人才总量的22.3%。大力开展“菜单式”创业培训和“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总量超过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约7.2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21%。
2016年,济南人力资源产业园燕山园区开园。2021年1月,基于中央商务区和燕山两大园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园区。“凭借区位优势及优质服务,几年时间里产业园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作为首批入驻中央商务区园区的企业,上海外服(山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建华对产业园的发展深有体会。以“国字号”园区建设为契机,历下区人社局聚力打造建成产业提升、企业赋能、人才服务的省市“新高地”,服务企业1.2万家,服务就业人数15万人。2020年以来,实现129亿元营收和1.43亿元税收,为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今年,着力构建“一核三园”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中央商务区与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双区叠加”优势,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产业集聚、加强产业培育,全力构建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蓄能。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历下区人社局按照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2014年以来,开展劳动用工备案电子化,辖区内累计备案人数25.66万人次,涉及企业1.21万家,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9.36%。
近年来,历下区人社局大力培育“和谐、和美、和睦、和善、合作、合情、合理、合法”劳动文化,创建的“和合劳动”品牌在全市得到推广,全线贯通区级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全链条平台,全面构建“1234”劳动争议化解新格局,“大美历下和谐劳动”的氛围日益浓厚。2022年,探索建立全省首家劳动法律服务大厅,组建历下区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联盟,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就业形态法律调解中心,劳动仲裁工作实现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大跨越。
为积极应对根治欠薪工作新变化,致力于对“企业合法权益、农民工薪酬权益”的“双维护”,搭建“专班+工长”协同机制平台,上下联动、无缝衔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创建“联防风险+联动监督+联手办案”大监管工作体系。2012年以来,共接待咨询2.6万件,为近万名劳动者追讨工资待遇5429.42万元,按期结案率为100%。
行风是干部队伍作风的集中反映,必须长抓不懈、久久为功。历下区人社局把抓实党建引领作用落实为看得见的具体行动,以打造出“彩”人社理念为引领,用真心、暖心、贴心的服务,换来人民群众满意的笑脸。
无谓证明材料不用交、办理时限再缩短、动动手指业务就能办这样高效便捷贴心的人社经办服务,从群众内心的期盼照进现实。围绕“数字人社”“便捷人社”“智能人社”建设,历下区人社局不断提升人社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便捷化水平,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由十年前不足50%提升到100%。
办事大厅是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面对办事群众扩容升级的呼声,历下区人社局十年来先后三次改造人社政务服务大厅,将原来分散三处,涉及就业、人才、监察、仲裁等40多项业务的近30个服务窗口精简为5个,推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现“5+2”不间断的人社服务。2022年以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引入市社保历下分中心、税务、医保、法律援助、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窗口,努力让群众“进一扇门,取一次号,到一个窗,一次办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图本报记者王晓菲 通讯员孟娜 苑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