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人杰地灵。从古到今,涌现出许多非常杰出的名人。其中,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先生,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崇敬。
中国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吕其明,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安徽无为,今年92岁高龄。他15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有着77年党龄。在漫长的艺术人生中,吕其明创作过许多经典交响乐作品,曾为《铁道游击队》《红日》《焦裕禄》《庐山恋》《秦王李世民》等200多部(集)电影与电视剧作曲。其中,他谱曲的交响乐《红旗颂》、经典影片《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均荣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综合类最佳创作奖。
我多次采访过吕其明先生,不仅对他获奖作品的创作过程很了解,而且听他讲述作品创作背后许多感人的故事。
早在1940年,吕其明就参加新四军,因此,他为很多革命战争题材影片谱写音乐充满创作激情。1956年,他为电影《铁道游击队》创作的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曲调优美激昂,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时隔几十年后,吕其明回忆这首歌曲创作过程,依然记忆犹新。
“原先影片《铁道游击队》剧本中并没有写这首歌曲,后来,是导演赵明采纳我的建议而增加的。”忆想这段珍贵往事,吕其明说,当时他认为战争影片《铁道游击队》情节很紧张,一环紧扣一环,为了体现游击队员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且为了缓解观众紧张情绪,他向导演赵明建议,应当为这部影片谱写一首优美动听的主题歌。赵明认为这个想法非常好。于是立即与诗人芦芒联系,希望芦芒尽快写出《铁道游击队》主题歌的歌词。
时隔不久,诗人芦芒与何彬创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送到吕其明手中。但是,怎样谱曲才能与歌词相得益彰呢?当时,吕其明想到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很多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许多人都不识字。因此,他认为从游击队员们口中唱出乡土味的民歌曲调,才能与他们的身份相吻合。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构思,吕其明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的基调,定为通俗化的山东民歌风格,他认为,那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歌声,从铁道游击队队员口中唱出来,才会令观众感到很朴实、很贴切。
不仅如此,吕其明在这首主题歌节奏的把握方面,也动了很多脑筋。他将歌曲开头“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谱写得抒情缓慢;对歌曲中间部分“踏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采用铿锵有力地进行曲的调子,更完美地表现出铁道游击队队员们的战斗激情与英雄气概。
吕其明先生时常怀念为了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献出宝贵生命的伙伴们,他对电影《铁道游击队》中那位爱弹土琵琶的“小坡”格外想念。他说:“影片中小坡的扮演者冯笑是山东人,他不仅演技精湛,而且还在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中担任过副导演。然而,这位富有艺术才华的著名电影人却因为长期带病工作,劳累过度,于1998年永远告别人间。多年来,冯笑的音容笑貌时常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战火中成长、在红旗下长大的吕其明,对红旗的感情非常深厚。1965年5月,由吕其明倾情创作的交响乐《红旗颂》,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演引起轰动。当晚,《红旗颂》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演奏。
交响乐《红旗颂》的开篇,由嘹亮的小号奏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素材的主题音调。紧接着,由双簧管奏出委婉深情的旋律,象征着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中间的颂歌主题又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代表红旗下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步伐。第三部分是主题的再现,表现亿万人民尽情歌颂党赞美祖国的情怀。交响乐《红旗颂》的尾声,嘹亮的号角声,声声催人奋进!
吕其明在创作交响乐《红旗颂》时,脑海中曾想到了很多。他想起自己在战争年代投身革命,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珍贵往事。他说:“我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一个贫寒之家。抗战爆发后,父亲吕惠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家乡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募集军需粮饷。在父亲的带动下,我10岁就参加革命,成为新四军二师文工团文艺兵。15岁那年,我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战争年代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吕其明在创作交响乐《红旗颂》时,想起在战争年代壮烈牺牲的父亲。他深情地说:“父亲吕惠生是党培养的一名好干部,他曾担任过安徽省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与江苏省仪征县县长等职务。父亲在芜湖被叛徒出卖后,被敌人关押过程中,面对甜言引诱,他泰然自若;面对严刑拷打,他毫无惧色,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铮铮铁骨的英勇气概。1945年11月4日,43岁的父亲英勇就义于南京郊外。因此,我对‘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这句话的理解特别深刻!”
吕其明在创作交响乐《红旗颂》时,想到开国大典。他说:“1949年10月1日,当天安门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当******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天安门广场国歌嘹亮,礼炮齐鸣,那血染的战斗红旗和天安门上高高飘扬的胜利红旗,在我心中融合成为崇高而伟大的形象。因此,我在交响乐《红旗颂》中,融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我希望将交响乐《红旗颂》谱写成热情赞美革命红旗的气壮山河的颂歌。”
交响乐《红旗颂》自20世纪60年代首演以来,其优美的颂歌主题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2011年“七一”前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红旗颂——吕其明作品交响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精彩举办,90人的乐队和90人的合唱队,首次公演由吕其明填词的合唱版《红旗颂》。在这场音乐会上,吕其明登台讲话时非常激动地说:“我是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既经受过战争炮火的考验,也见证新中国的成立,因此举办这场音乐会,是向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表示崇高的敬意!”
2021年,中共中央授予吕其明“七一勋章”,同年12月30日,吕其明荣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
令人非常敬佩的是,如今,获颁“七一勋章”的92岁著名音乐家吕其明先生,为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依然笔耕不辍,保持旺盛的创作活力。今年7月1日,他创作的“红色作品三部曲”——交响组曲《使命》、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管弦乐曲《手拉手——中华大家园》,在庆祝党的101岁生日当天,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先生用毕生精力,为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创作最美的音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