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世界最悲伤的歌曲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国家建造师 > » 正文

“青”历十年短短5年我家门前崛起欧洲产业城!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清泉镇秧田村属典型的浅丘地区,当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张捷军的家就在这里。

  种地,收入甚微。为了一大家子的吃饭、生活,张捷军和妻子张莉红一起到成都打工,父亲张学水也在成都一家工厂当起保安。家里的农活靠母亲马中会一人操持,她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

  后来女儿出生了,张捷军小两口就回到清泉镇做起了餐饮小生意,每天早出晚归。“做点小生意,也舍不得花钱请人,我们两口子就轮流转,忙的时候,我妈也要过来打‘白工’,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过,我媳妇儿还背着孩子在外面招呼客人。”尽管辛苦,但是当地消费水平有限,一年到头也是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辛苦一阵,还存不到钱。”坚持了几年后,小两口最终决定狠下心来,把孩子交给母亲照顾,继续外出打工。张捷军坦言,“外出打工钱是多些,但是跟娃娃的相处时间就少了,有时候回来她都不愿意跟我们亲近,性格也变得有点内向。”

  在张捷军的印象里,毗河以南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都跟他们一样,年轻人在外打工,老人带着娃娃留守家中种田。“福洪、姚渡部分地区在搞乡村旅游,但我们清泉离得远,也只能眼红,该出去打工的还是要出去。”

  直到2017年,母亲马中会给张捷军的一通电话,彻底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我妈打电话过来,说是一个大企业要在我们村投资建工厂,房子要拆迁。我第一反应是,遇到电信诈骗了!咋可能嘛,丘陵地带建工厂,天方夜谭!”

  觉得不可置信的张捷军和妻子赶紧赶回家中,直到在村上开了拆迁动员会,他们才真正相信了。“要建欧洲产业城,第一个项目华鼎国联就选在秧田村,投资百亿元!大家都觉得天上掉馅饼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场举手同意,好像从来没有这么齐心过!”当时的情景,张捷军历历在目。

  当年10月15日开始拆迁,20天实现华鼎国联项目一期全面交地,60天完成华鼎国联项目一期用地场平夯实……张捷军亲眼见证了欧洲产业城建设的速度和激情,“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上百辆工程机械紧张作业,上千名人员施工,以前的一片丘陵变成了平地,平地上又很快开始修建大厂房。”

  拆迁后,村民们不用下地干活了,老人们还领上了养老金。他们的生活和观念也随着欧洲产业城的建设一步步发生着转变。

  “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水、电、气一样没有,街道窄小破旧,连栋高楼都没有,这个产业城要啥时候才发展得起来哟?”脑海中毗河以北工厂林立的画面,与眼前这座“荒凉”的产业城形成鲜明对比,张捷军有些疑虑,同时他也和妻子继续选择在外打工。

  随着欧洲产业城建设的快速推进,华鼎国联、蓉欧智能制造产业园、巨石、天马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学校、医院、公园等配套设施愈加完善,张捷军小两口有点坐不住了。“我一有空就会去搜索欧洲产业城的新闻,家乡变化确实大,好多在外打工的熟人都回来上班了。”

  2019年春节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捷军小两口参加了园区的招聘会,没想到同时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我还是从事我的老本行,在一家餐馆当厨师,在欧洲产业城上班的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红火,我的收入也比较满意。”对于新工作,张捷军很满意。更让他高兴的是,妻子张莉红进入了成都埃尔法焊割设备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工作,经过短期的培训,很快就上手了,还成了车间的“小能手”。“以前她在成都的工作是两班倒,一天工作12个小时,很辛苦;现在一天工作8个小时,就在家门口,收入更有保障。”两人回来后,还买了辆越野车,工作出行都方便,“对我们而言,一家人终于不用分开了,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一直在持续。今年6月,清泉镇东山新城一期和二期安置房抽签工作圆满结束,共3289户安置户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张捷军小家庭和父母、爷爷一共分到三套房子,现在全家人都在忙碌着装修新房。“房子修得好,楼间距也特别大。最高兴的是爷爷,他老人家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逢人就‘炫耀’。”

  工作好、生活好,张捷军一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小区门口还修了一所漂亮的幼儿园,以前我们一直只敢想不敢实施的二胎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