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唐朝魏征的这句话为什么上热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查询 > » 正文

最新发布!事关交通出行新变化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9月21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为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专场,聚焦“跨山越海,勇当新福建开路先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339公里,总里程达6156公里,综合密度居全国前列,全省超过80%陆域乡镇实现30分钟内上高速,省级以上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100%通达高速公路。

  普通国省道年均建成里程超500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11000公里,实现了全省主要产业基地和重要景区全覆盖。

  加快实施“畅通省际边界通道工程”,持续提升综合服务品质,擦亮“全国领先、绿色智慧、特色鲜明”的福建公路品牌。

  持续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形成4个清晰定位、科学分工、协同发展的沿海港口,其中3个已发展为亿吨港。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更加明显,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3位、全国第7位。整合组建省港口集团,打造全省公共码头投资、运营和资本运作平台。

  全省港口吞吐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了湄洲湾40万吨级深水主航道、罗屿40万吨铁矿石泊位等一批重大工程,沿海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430个,货物实际通过能力超8亿吨、集装箱超2100万标箱,可停靠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

  港航经济产业持续壮大,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2年的4.14亿吨增长到2021年的6.92亿吨,增长了67%;集装箱吞吐量从1073万标箱增长到1746万标箱,增长63%;运输船舶载重量从687万吨发展到1645万吨,增长了129%。

  智慧港口释放强大效能,持续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充分利用5G、大数据、自动化等新技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厦门港相继建成全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全球领先的5G全场景应用智慧码头,全国首个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的集装箱码头,首创了港口收费无纸化结算平台、引航船舶信息可视化平台。

  全省建成农村公路9.4万公里,建成了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1380公里。高品质的农村路网修到园区、景区、家门口,连上产业园、种植园、养殖区,为农村源源不断地带来了人气、财气。

  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公路路长制,进一步压实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创新实施乡村道专管员制度,全省组建了1960名乡村道专管员队伍,有力夯实基层辅助管理力量;创新实施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有效提高农村公路抗灾毁能力。

  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航运为主题,打造“丝路海运”品牌,连续举办4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联盟成员达270家,94条命名航线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

  有效服务群众绿色便捷出行,积极发展低碳环保交通,全省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80%,位居全国第四位;福州、厦门迈进“地铁时代”,武夷新区开通了轻轨交通。所有设区市建有便捷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所有机场、动车站、客运码头100%配套了公路客运站或公交站,中心城区实现公交站500米全覆盖,乘客出行方便快捷。

  有效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推动国际班轮公司在我省增加运力投放,增开航线航班,提高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保障能力。牵头开展交通检疫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有效落实“一断三不断”要求,既全力做好海陆空口岸交通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阻断疫情传播,又有力保障物流顺畅运行,交通畅通度位居全国前列,服务外贸增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增贤介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主要工作。

  一是做大做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服务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厦门港集装箱泊位的开发,确保厦门港具有2000万标箱集装箱能力,进一步拓展厦门港发展空间。

  二是加快重点港区整体连片开发,全力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加快宁德三都澳、福州罗源湾、江阴,湄洲湾、漳州古雷等重点港区连片开发,满足我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能源电力等重点产业原材料和产成品港口运输需求,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三是打造大宗货物储备中转基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依托湄洲湾罗屿40万吨矿石码头,大力发展矿石、煤炭大宗散货储备和中转业务,打造对台矿石和冶金煤物流中转和出口基地。

  四是加快完善集疏运设施,打造内陆地区出海物流大通道。保障厦门港海沧、福州港江阴和罗源湾、湄洲湾港东吴、泉州港石湖等重点港区疏港铁路与兴泉、衢宁、鹰厦、外福等货物干线铁路顺畅衔接,促进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货物通过海铁联运从我省港口进出。

  五是优化港口营商环境,构建一流港口综合服务体系。发挥省港口集团龙头带动作用,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升港口经营服务水平,增强港口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文忠介绍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的变革和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举措。

  一是培育形成新的千亿产业集群,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和服务能力。经过4年来的努力,我省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年产值已突破千亿。网络货运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全省培育月营收超5000万元网络货运企业27家,其中超亿元企业5家,3家企业被列为全国5A级网络货运企业、数字经济领域潜力企业。

  二是招引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累计对接推动快递服务、网络货运、智慧出行、邮轮经济等项目350个,总投资超2600亿元,年度投资规模达到300亿元,为我省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推动新业态蓬勃发展,实现交通运输迭代升级。京东人工智能全场景应用等一批新技术在我省投入应用,陆地港、龙头快递、航运企业联手打造“超级干线+跨境电商”服务,多式联运“一单制”线路持续深化推广,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综合运输服务。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寇军介绍“四好农村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建好农村路。实施“镇镇有干线”“乡镇便捷通”“百乡千村提升”等工程,优化基础设施网络。截至2021年底,97%的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80.6%陆域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超60%的建制村通达双车道公路。

  二是管好农村路。把“四好农村路”纳入对地方政府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开发省市县乡村五级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高效实用的智慧农村公路管理平台,“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养架构基本形成。

  三是护好农村路。开展日常保养提质年、最美乡村“福”路品牌创建等活动,截至2021年底,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覆盖率达到100%,按“六标准”养护目标提升了3万多公里农村路。

  四是运营好农村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县、乡物流节点覆盖分别达到100%和91.3%。

  一是加快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以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为网点的对外快速骨干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农村公路+”产业、旅游、文化、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有效带动特色种植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二是提升农村运输保障服务。提升农村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利用现有资源,拓展开发停车、充电、休闲、观光等服务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整合现有商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供销、邮政等部门资源,引导农资、电商、快递、供销等企业入驻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

  三是提高安全管养水平。加强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定,提高农村公路管养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治超力度,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